浙大团委学生骨干赴广西宜州开展党史学习主
历史是成长的印记,也是最好的教科书。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深入了解校史、深刻领悟校训精神,4月13日,校团委副书记卓亨逵带领校院团干部代表、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学员代表、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代表等一行10人,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开展党史学习主题教育活动,重走文军长征之路,探寻求是初心。此次党史学习活动邀请到河池团市委书记张秋文及宜州区相关部门负责人,由他们宣讲介绍浙江大学在宜州的西迁办学历程及当地的发展现状。
党史学习的第一站是怀远古镇,这里是国立浙江大学学生的社会实践基地。浙大西迁社会实践怀远展馆展示了曾经的浙大学子在战火纷飞年代学习和实践的历程。张书记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宜州的工作经验,向大家叙述了浙江大学在广西宜州时给当地带来的影响,并进一步揭示了浙大于烽火中崛起所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了纪念浙大与宜州的深厚情谊,河池市团市委向浙大团委赠送了象征壮族先民智慧的纪念铜鼓。粤东会馆则是抗日战争时期红七军军部指挥所旧址的所在地,在一幅幅历史照片和珍贵文物前,学生骨干们共同回顾了革命先烈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光荣历史,真切感受到革命先烈们为党和人民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深刻体会到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
党史学习的第二站来到了浙江大学西迁宜山纪念馆,该纪念馆以浙大西迁线路为主线,采用大量的史料、图片、实物等,再现浙大师生在宜山办学期间勤勉教学、科学实验、社会实践以及宣传抗战的历史,展现了浙大人的坚定理想和爱国情怀。在疟疾肆虐、物质匮乏和日机轰炸的艰苦条件下,竺可桢校长提出并确立了“求是”校训,求是精神自此也成为了浙大人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西迁纪念馆参观
西迁之路,是求是文脉的涵育之路,是“东方剑桥”的崛起之路,是救亡图存的觉醒之路,更是患难与共的友谊之路。党史学习的第三站是宜州第二小学,这里曾是浙大西迁时筹建的实验学校小学部和浙江大学师范学院实训基地旧址,现在也正引领宜山基础教育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在宜州二小校长的带领下,同学们参观了学校文化长廊、开放书吧、求是科技园等学生活动空间,这其中不乏浙大师生和校友捐赠的图书与设备。在实地参观中,同学们切实体会到浙大师生及校友始终将西迁办学地作为第二故乡和共同的精神家园,竭尽所能助力西迁办学地的繁荣与发展。
宜州二小参观
之后,同学们来到了浙大在宜州办学时的本部旧址——标营,正是在这里,浙大师生迸发出空前高涨的爱国热情,组织战地救护服务团、表演抗日戏剧、发表抗日演讲、开办文化夜校、举办学术和时事讲座,以实际行动为抗战出力。党史学习的最后一站是浙大西迁广场。浙大校歌《大不自多》正是诞生在宜州。注视着竺老校长雕像、徘徊于石雕校歌碑前,同学们都不约而同地哼唱起校歌,心中缅怀的,是西迁历史之情,身上装着的,是不屈不挠的浙大求是之魂!
在此次的党史学习主题教育,同学们对浙大西迁的历史、对浙大人的求是初心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重走文军长征之路,让同学们更深刻地领悟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前人的光辉历程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争做理想信念的信仰者、追求者和实践者。
图文
徐慧
审核
金浩荦
编辑
浙大青媒东方既白
审稿
浙大青媒why
往期回顾
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第三期)
志愿招募丨浙江省大学生田径精英赛志愿者招募
青年大学习·一起学党史: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
看得见的温度——为自己的世界做一份天气预报吧!
看得见的温度——为自己的世界做一份天气预报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xw/7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