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期城北旧事22大河池小

(第期)?第期?

大河池小菜场

//虹全

说的是巷陌里弄,话的是黎民凡事,叙的是故城逸闻,述的是吴侬俚语,虹全学友结集出版的这本散文选《城北旧事》,乍看虽然没有拈阄纵横、指点江山那种张扬、磅礴的气势,但篇篇从细微处娓娓道来,一人一事一景一物,一闻一俗一议一评,仿佛为你打开了都市一扇扇靓丽风景线的窗口,点点滴滴让人“身在其境中”,细细品味蓦然发现虹全学友的散文透发出一种质朴、厚重的大气,凛凛然似抵达了返璞归真的境界,其造诣宛如一座巍然的高山……

——蔡贵方

四十多年前,我家住老北门外泗堡桥,离那里最近的小菜场是“大河池”。这是个富有水乡特色的好听的名字,也是个颇有历史的老菜场。

这里差不多三亩地的中心卖场,周围纵横交叉的小巷小弄,便是卖场的延伸。它的发展,得益于附近大运河舟楫运输的便捷,以及当时北塘大街、江阴巷商贾店铺的繁荣昌盛。相传大河池一带,原为一处清清塘池,一片淼淼水域。四周垂柳婀娜,丛绿掩映;水中游鱼成群,四季景色相当宜人。古人李绅有诗为证:“丹树村边烟火微,碧流明处雁初飞。萧萧落叶垂杨岸,隔水寥寥闻捣衣。”后来,随着城市发展,人居活动的步步蚕食,塘池便渐渐消逝。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懂事的我,跟着父母第一次来到这里时,已不见大河池,而是一处偌大的菜市场了。

大河池小菜场当时的规模已是有十余个专柜了。其中蔬菜、肉类、水产、豆类、盆菜、禽蛋一应俱全。加上围着菜场的二百米长石子路老街,其两侧路边设满北乡农户的小菜担、小贩们的小菜摊;那菜场四周幅射状贯通的小弄堂:周师弄、牛师弄、小泗房弄、自治路、积余街……,这些街弄的众多门面店铺,汇聚南货北货、山货地货、水货海货及各色杂货,为大河池小菜场拾零补遗,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吸引力。这里,每天开市人气鼎盛,热闹异常;逢年过节更甚。

记得上初中那年的过年前,我第一次去菜场排队。当时,我家弟妹多,正个个长身体。节俭的父母为备年夜饭,商定买个“元宝头”,为我们多添点油水。“元宝头”即毛猪头,价廉又实惠。被父亲弄得干干净净的猪头肉,放点花椒、茴香,白吃、红吃、腌吃均为上乘,而猪的耳朵、鼻子、舌头可加工成道道精美可口的冷盆菜。菜场上,每天供应数量十分有限,须得早早排队,才能购到。当时是农历十二月廿五,离过年不足一星期了,我和小妹接受任务,冒着刺骨的寒风,晚上七、八点钟就来到了大河池的肉墩头前。只见已有两只篮子依次排着,用砖块压着,一根细麻绳穿在一起。显然“冠”、“亚”军比我们来得还早!于是我们便赶紧放上自家的小竹篮,挨着排上去,照着压块砖,系在前面篮上。为防止失去这个“季军”的位置,我们兄妹下决心不离开半步。

那个晚上,我俩讲着趣话抗冷,跺脚、呵气,坚守着,终于熬到第二天清早开市,拣个最大的买了,开开心心拎着,小跑回家向父母报了功。一夜的饥寒交迫,居然被兴奋全赶跑了。

有了这次成绩,父母便放心让我去大河池排队了。一次排队买鱼,等待水产公司运鱼来的间隙,我终于能仔细打量鱼柜旁边老街上的各色店铺。那里有爿三开间的,三朝进深很有气势。店堂摆着折尺形的玻璃货柜。门框两旁用红漆写着斗大的字:“闽笋台糖,华洋海味”;“枝园桃枣,南北杂货”。随风飘来阵阵甜甜而又辛辣呛鼻的店味。店堂里面还有几个大货架,放满各色诱人的土特产。

紧贴着这店的右侧,是个油面筋加工小作坊。一口不起眼的大油锅,炉火正旺。两个穿白饭单的师傅在忙碌着。那位离锅较远的,此刻用两手摘捏拉长的生麸条,迅捷一小团一小团连贯着抛入油锅内,在空中划过一条一条漂亮的抛物线:“弹无虚发”,令人感叹。另一位靠油锅旁,操一柄大铅丝爪篱漏勺,将一个个迅即膨胀成乒乓球状的油面筋捞出,滤掉油滴,放入旁边一竹箩筐内。两人动作协调,油面筋很快装满了一大筐。这简单而有趣的制作情景,令我十分好奇。原来,这名扬四海的无锡特产,便是如此大功告成的!

后来,读高中了,懂的事也多了,更喜欢去看大河池的热闹了。早上去校晚上放学,喜欢兜着圈子多走些路,从菜场老街穿过;闻那鱼腥味、菜酸味、葱韭味,故意在拥挤的人群中推背而行,听卖买交易声声吆喝,感受这里浓浓的市井风情。中学时,我有位家境清贫的学妹,就住通往菜场的周师弄中段,母亲在自家门口摆个小摊补贴家用,早市卖鲜嫩的菜蔬,平时蛳螺、小葱、生姜都卖。学妹常帮站摊,和气待客。如今,她成了市里一家外贸公司的老总。可见,除了娘亲经商的基因,便是当年小菜摊的历练了。

“北塘环阓一堤通,酒旗茶墙处处同。最是武当香火盛,千家灯火映波红”。读着诗人秦琦写城北大河池一带旧日风光的美妙诗句,令我无限感怀。曾记何时,老家的大河池小菜场已悄悄退出历史舞台,旧址已耸立起幢幢漂亮的高楼,有了时尚、雅致而富气的名称。然而,老北门人忘不了那养育自己成长的小菜场。“大河池”这富有诗情画意的好听名字,仍是那么亲切感人,它永远勾起人们对美好旧事的怀念。

(刊江南晚报)

因读者要求,从第期开始,重发再版散文集《城北旧事》修改稿篇,书中原无锡日报报业集团社长、总编辑蔡贵方的“序”,原无锡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高树森老师的“跋”,以及其他附文,一并刊发,以飨读者。

——编者

告示

●《思远斋》重视名家,同时大力扶持草根,欢迎各界文友投稿。

●《思远斋》接受电子版来稿,请附上作者简介、作者照片和联系方式。

《思远斋》







































白癜风中药
南宁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gr/5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