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为什么叫ldquo广西rdqu

广西先秦时期,岭南称百越之地。广西分属西瓯、骆越。公元前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因南征百越之君”,统一岭南地区。始设桂林、南海、象郡3个郡。广西分属桂林郡、象郡,这是广西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由于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属桂林郡所辖,故桂林郡之“桂”字后来演变成为广西的代称。西汉时期,置广信县于离水与郁水的交汇处。取汉武帝诏曰“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唐太宗贞观后,分全国为10个道,广西属岭南道。唐懿宗咸通三年(年),岭南道分为东西两道。在广信以西设置岭南西道,在广信以东设置岭南东道,广西属岭南西道。宋朝时期,取广信县的“广”字和岭南西道的“西”字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元至正二十三年(),设置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建省之始。。明朝时期,撤销元朝的行省之名,全国划分为13个布政使司。明太祖洪武九年(),设广西承宣布政使司,“广西”名称由此固定下来。清朝时期,推行省、道、府或州、县四级。并复设广西省,省会驻桂林府(今桂林市)。年3月5日,广西省改为“广西僮族自治区”。年10月12日,“广西僮族自治区”改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南宁市古称邕州,因邕江横穿城区而名。据谢启琨《广西通志》记载,以“邕溪水为名”。唐朝在宣化县地置邕州,为岭南西道治所。元世祖至元十六年,改邕州为邕宁路。泰定元年(年)取“庆边疆之绥服,寓南疆安宁之意”,改邕州路为南宁路。南宁得名,即始于此。明、清置南宁府。民国二年置南宁县,三年改为邕宁县。为历代州府治地。解放后,设置南宁市,为省会驻地,后为自治区首府。柳州隋朝开皇年间始置马平县。唐太宗贞观八年(年)以州境内柳江更名为柳州。《广西通志》记载:“柳州,因柳江为名”。《旧唐书》则“以州界柳岭为名”。《马平县志》又以“柳星为名”,说法不一。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所以柳州自定名后便沿用至今。桂林“桂林”之名,始于秦代。公元前年,秦始皇朝征服百越,在岭南设置桂林郡,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桂林郡因当地盛产玉桂而成名,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南北朝时期,南梁以桂树之名置桂州。《桂海虞衡志》记载:“桂林,以桂名地。”唐朝设置桂州都督府。宋朝称静江府,元朝称静江路。明洪武五年改称桂林府,布政使司、府、县三级地方政权的治所置于桂林。清代沿明旧制,桂林仍是广西全省的政治、文化中心。年改名桂林县,民国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解放后,仍称桂林市。梧州古代,梧州北山一带长满苍梧花,故汉武帝时,以此花字置苍梧郡。据《异物志》云:“苍梧即刺桐,岭南多此物,因以名郡。唐朝,改郡为州,取“梧”字作州名,置梧州。元朝升为梧州路,明清改为梧州府。民国十六年置梧州市,民国二十一年撤销梧州市,其地域复归苍梧县。解放后,重新设置梧州市。北海西汉时期,汉武帝平南越,划出南海、象郡交界地方置合浦郡。因该地濒涉海湾,又是江河集汇之处,故名合浦。北海,原属合浦县地的一部份,地处南海之北。北海市的“北海”一名来自其海城区地角镇的同名渔村“北海村”。由于此地最早开发人群都是疍家渔民,他们长年集中居住在靠近避风港的村落,该避风港面向北面海域,所以此村得名“北海村”。清康熙元年(年)设北海镇标(军事建)。乾隆年间,北海市开始形成。咸丰五年(年)珠场巡检司移驻北海,标志北部湾中心从廉州(合浦)移至北海,北海港口商业城市开始形成。民国时代,置北海镇,以北海村而得名。年改为北海市。年6月,北海由广东省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之名也一直沿用至今。钦州南北朝宋代时期置宋寿郡,梁代设安州。隋开皇十八年(年)改安州为钦州。据《钦县县志》记载:“隋开皇十八年,改安州为钦州,取钦江为名也”。此为钦州的最早得名。明朝称钦州府,清升为钦州直隶州,民国元年降州为县,称钦县。年更名钦州县,年改名为钦州市。防城港防城港市是从防城、上思两县演变而来的。隋、唐时为钦州辖地。宋时仍隶属钦州管辖,并开始有“防城”之称。明洪武五年,以防城圩之名置防城巡检司。清光绪十三年置防城县。年成立东兴各族自治县,县驻东兴镇。年改为防城各族自治县,县驻迁往防城镇。年正式设立防城港市。崇左唐宋时为羁縻思城州、太平州、右州地。宋仁宗皇祐五年置崇善县。民国初,将左州改为左县。年,崇善县.左县合并称崇左县。崇左因此而得名。年,设立地级崇左市,原崇左县改称江州区。玉林古称郁林州。据《水经注》记载:“郁金香,郁人所贡,因氏郡矣。”汉朝置郁林郡。隋置郁林洲,治所在今贵县境。宋太宗至道二年,迁郁林洲治南流县即今玉林境。明初南流县并入郁林州。清朝升为郁林直隶州。民国初改为郁林县。年改为玉林县。年改为玉林市。贵港贵港古称贵州。唐武德四年(公元年)设南尹州总管府,府治龙山(今贵港地),属岭南道。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贞观九年,改南尹为贵州。”明太祖洪武二年降州为县,称贵县,是为有贵县县名之始。年撤销贵县建制,设立贵港市,升为地级市。百色百色古为田州土州地。市境旧有博涩寨,为山川塞口地形复杂的地方。雍正七年(年)分田州土州地设厅制,迁思思府理苗同知驻百色谓百色厅。翌年建城。这是百色得名之始。光绪元年(年)田州改土归流,升百色厅为百色直隶厅(厅治驻今百色镇)民国元年(年),百色直隶厅改称百色府,二年废府设百色县。年百色县改为百色市。贺州贺州古称临贺。临江贺江汇合于贺城,汉武帝时,以临、贺水之名置临贺县。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以邑内临水、贺水为县名。”隋文帝开皇初,置贺州。此为贺州之名之始。明洪武十年,降州为县,称贺县。年,撤销贺县,设立贺州市。河池《广西地名词典》记载:“秋冬因河水断流,形成许多潭(当地称池),春节雨季,旱河泛滥,故有大雨成河,下雨成池之民谣。”河池因此得名。宋宣和元年置河池县。据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记载:明孝宗弘治十七年升为河池州。民国初降州为县复称河池县。年,正式设立地级河池市来宾来宾,古称怀义县,唐天宝二年改为来宾县。据《广西通志》记载:“来宾,在来宾水东,故以为名。”唐朝武德四年,置文安县,其后改为乐沙县。唐朝乾封二年,乐沙县改为怀义县。唐朝天宝二年(),将怀义县改为来宾县,是县名之始。年撤消来宾县,正式设立地级来宾市。-end-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喜欢本文就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gr/64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