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清华bull爬过哑咪坳记

点击上方“河池文艺圈”

和万人一起品读河池看世界!

岑清华,男,苗族,广西南丹县人,毕业于广西民族学院,曾任乡(镇)宣传干事、乡(镇)党政办秘书、县政府办秘书、乡(镇)长等职,现供职于南丹县供销社。曾在广西日报、南国早报、广西民族报、南宁日报、河池日报、《三月三》《南丹文学》、广西风俗等刊物发表过散文、小小说、新闻等百余篇。

爬过哑咪坳

文/岑清华

“哑咪坳”是中堡苗族乡的一个地名,又称"赖哭坡",就是现今的“纳立坡”。

上世纪五、六十代三、四百公里内的人都知晓,七十年代以后的年青人可能只听说而已了。

“哑咪坳”海拨1米,山势陡峭险恶,一条羊肠小道直通坡顶,路径非常狭窄,人畜行走非常的困难。上坳时,15岁以下未成年孩子一般都是被牵着走,中年以上胆子稍小的人还得手拉手,互相拉扯慢慢爬上,有些人干脆象猴一样四脚并用。若是跟一批人走,不能掉队,掉队了你可能永远跟不上队伍……

上坳难下坳更难,一般人不敢站着往下走的,双腿会发抖或发软,眼睛尤其不敢直视远处。下坳的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稍不注意就可能像坐滑梯一样直滑坳底了。

唐代诗仙李白有诗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用来“哑咪坳”是不足为过的。宋朝时文人寇准登上华山作诗“只有天在上,举头红日近;更无山与齐,回首白云低”,若把此坳与华山相提并论也是铢两相称的。

“哑咪坳”的由来,我没有认真考究。据说解放前夕一群壮族男女为了生存,躲避战乱,携家带口逃进大山深处,经过这里,当爬到半坡时,累得气喘不过来,有些已走不动了,便喊“哑咪,哑咪!”,汉语翻译是“妈呀,妈呀!”的意思,“哑咪坳”因此而得名。另有传说,上世纪六十年代,南丹县文工团十多个二十出头的毛头青年男女,去中堡文艺演出,经过此地,当爬到半坡,双腿累得都挪不动了,瘫软在石板上赖哭,“赖哭坡”又因得名。

过完这“哑咪坳",再行走几华里,就到我住的山寨。一条青石铺砌的小道从山坳间横过,那山坳长满了树木和杂草,据说当年这里虎、豹、熊、野猪等经常出没,大白天都能听到猿猴的叫声,整个山涧回荡着“唏唏呀呀”的各种野生动物的声音,若是一个人根本不敢走此路。尤其晚上,除了野兽的叫声,山风还不停地呼啸,让人心惊胆颤、毛骨悚然。

我一直搞不清楚,我的祖辈怎么会移居到这么一个山高路险的荒僻池地?从我记事开始,我的家就在这里,我上中学时,就得爬过“哑咪坳"跨过纳立河,到二十八公里外的原月里公社(今月里镇)那里就读。每次上学,走得稍快些要六、七个小时,慢的话要走一天,路上除了背着一个星期的伙食,我还得带“晌午”(吃的东西)跟着,否则得挨饿走到学校。记得有一个周末,我吃完中午饭便请假回家,当我过了纳立河走到“哑咪坳”山脚,突然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我赶紧钻进一处岩洞躲雨。雨一直下个不停,天逐渐黑下来,我又不得不从洞口钻出来,撑着破旧的油纸伞上坳。走着走着,手中的油纸伞被山风吹飞了,身上的衣服被雨淋得湿透了,我边走边哭,雨水和泪水交织在一起,将近午夜时,我才走到家。母亲见我一身泥水,湿漉漉的像只“落汤鸡”,心疼得急忙帮我脱下衣裤,拿去洗、烘干,并安慰我,说道:“孩子,远多就不去读书了,在家就得了!”但到了第二天,我还是穿上母亲洗好烘干的衣裤,又踏上返校的路,因为我们都知道,如果不去学校,也许真的就一辈子呆在这山坳里了……

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中堡公路大会战打响了。“哑咪坳”上一阵阵炮声惊山动地,震得整个山头鸟和野兽都不敢居宿。“轰隆隆”的炮声整整响了一年,最终路是通了,但整个“哑咪坳”被炸得面目全非,整片山林被砍得精光,一些珍贵树种、药材也砍光、挖光。

因为在悬崖峭壁上炸山开路,“哑咪坳”又有了一个新的名称叫“猫鼻梁”。

到了九十年代初,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封山育林政策,对乱砍滥伐的违法分子实行严厉的处罚,制止了破坏森林植被现象,“哑咪坳”的原始森林才逐渐得到的保护和恢复。“哑咪坳”所处的山脉东至月里镇的纳塘村和牙林村,南至天峨县的三堡乡粉头村,北至贵州省的平塘县甲茶镇兴发村交末屯,连结起来有一万多公顷,经过三十多年的封山育林,这里的树已长到圆径50公分以上,“哑咪坳”又重现五十年代前的原始森林的状态了,山坳里又可以听到了猿猴“唏!唏!”叫声。如今,党委政府又规划开发以"哑咪坳”为主题的原生态旅游项目,"哑咪坳”还要申请创建生态原始森林公园呢。

前两年我再次返回故乡,一条十米宽的公路直接走到家。当开车开到“哑咪坳”时,我特意停下车子看了看。宽敞平坦的公路两旁边,丛林密布,河对面的东井村连接石子坳(月里地界)山脉,一片金黄色的、绿荫荫的草坡和树林盖过整个山峦。在坳口眺望,纳立河从贵州省平塘县甲茶镇流入哑咪坳坡脚至月里镇纳塘村和牙林村,再驶入天峨龙滩河,那河谷似浩瀚的长江三峡,风景甚美,秀丽迷人。

年初,在家乡那边工作的黎猛告诉我,县党委政府已经作出决定,将改扩建一条二级水泥路进到"哑咪坳”,另外自治区还将从贵州省平塘县修建一条通天峨龙滩电站的水泥柏油路,也经过"哑咪坳”,待这两工程竣工,"哑咪坳”将是一个原始森林生态公园,成为各地游客游玩、栖息、养身的圣地。

听到这消息时,我感慨万千。我在想,到那时的“哑咪坳”“猫鼻梁”是不是得改叫“济结坳”(壮语“好玩多”的意思),“赖哭坡”是不是变成“好望坡”呢。

编辑:审国颂陈昌恒

往期精彩回顾

石才夫?诗意四月天,读一本《流水笺》

翔虹?大小天峨

故园春色——韦俊平三月水彩新作

红日?最新短篇力作《暗香》

黄伟?坚定文化自信,助推脱贫攻坚

潘莹宇?穿越从林上大道

陈昌恒?蜿蜒在山路上的黄金岁月

韦东柳?山城东兰

罗雯?印象高岭酸

莫梦霄?没有负重前行,哪得岁月静好

当瑶妹遇上满河花开,怎一个美字了得

黄格?远是风景近乃人生

疫情过后,邀你一起看遍大美罗城

从此“疫”后,让我们珍惜这些美丽和幸福

唐青麟?在都安的天空下

从都安到宜州,乡音不改,永是故乡人

韦强?“防控疫情,万众一心”主题书法作品展示

翔虹用心讲述韦波深情演绎,一个天峨女孩的温暖故事

韦于婷?我的那些花儿

荷塘花开又逢君,河池这地方美翻了

凝望?河池机场,一个吃住行乐无忧之地

审国颂?愿你历尽沧桑依然坚守善良

河池文艺圈

我为家乡代言

河池文艺圈主编审国颂

不是每个人都是作家

但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

如果愿意

我在这里等候分享你的故事

河池文艺圈投稿须知

1.文体不限,讲述河池人河池故事展现河池风光及民族文化的文学艺术作品(含散文、诗歌、小说、书法、美术、摄影、音乐、在校学生习作等)优先发表,字数控制在字以内,摄影组图一般不少于10张。

2.来稿请附作者简介、联系方式和个人照片一张或两张,文章如与内容相符的插图的可一并打包发送,由编辑选发。

3.作品为原创的,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gr/72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