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百科全书贵州省
贵州省行政区划贵州省简称“黔”或“贵”。位于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东部,东接湖南省,南连广西壮族自治区,西与云南省接壤,北接四川省、重庆市。处于东经03°36`~°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西最大距离千米,南北最大距离千米,总面积17.61万平方千米。辖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毕节、铜仁6个地级市,黔南布依族苗族、黔东南苗族侗族、黔西南布依族苗族3个自治州,全省共有13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和个特区。省会贵阳市。贵阳市贵阳市简称“筑”,为贵州省省会,是贵州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综合性工业城市,内陆开放城市。位于贵州省中部,面积平方千米,人口.4万(),有汉、苗、布依、彝、侗、水、黎、回等民族。市府驻南明区,辖南明区、云岩区、花溪区、乌当区、白云区、观山湖区6个区和修文县、息烽县、开阳县3个县,代管清镇1个县级市。地处黔中山原丘陵中部,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分水岭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温和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被誉为“第二春城”。矿藏有煤、铅、磷。主要产品有钢铁、铝、机械电子、卷烟等,贵阳是中国四大铝工业基地之一。境内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以种植水稻、油菜、烟叶、蔬菜为主,有淡水鱼养殖。贵阳还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渝黔、黔桂、贵昆3条铁路交会于此,有贵(阳)遵(义)、贵(阳)毕(节)、贵(阳)六(盘水)等公路。民航可直达中国内地各大城市。贵阳筑城广场筑城广场位于贵阳老城区中心,规划范围包含原贵阳一中地块及人民广场,总用地面积为平方米,呈半岛依偎在风景秀丽的南明河畔。图中所展示的就是筑城广场的城市雕塑“筑韵”。“筑韵”长60米、宽48米、高28米,由8个巨大的芦笙组成,其中每两个芦笙为一组,分别架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8个芦笙都是钢材制造,最长的为37.85米,重量都在25吨以上。“筑韵”的造型为竹子,代表了贵阳的竹文化,位于贵阳的城市客厅中,也是一种贵阳文化的体现。遵义市遵义市是黔北的交通中心和物资集散地,也是中国革命历史名城。年中共中央曾在此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位于贵州省北部,赤水河以东,乌江以北,西北与四川省和重庆市毗邻。面积平方千米,人口万(),有汉、苗、仡佬、土家等民族,辖红花岗、汇川2个区和遵义、凤冈、湄潭、余庆、习水、桐梓、正安、绥阳8个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2个自治县,代管赤水、仁怀2个县级市。地处贵州高原北部,跨黔北山地和黔中山原丘陵,大娄山蜿蜒境内,以低山丘陵和宽谷盆地为主。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偏岩河、余庆河、六池河、洪渡河、芙蓉江、桐梓河,乌江干流自西向东流经南缘。境内有电器、发电、化工、铁合金、汽车、卷烟、酿酒等企业。是名酒之乡,产茅台、董酒、习酒、习水大曲、湄窖酒、鸭溪窖酒。农产品有稻谷、小麦、玉米、油菜籽、烤烟,还有蚕桑、茶叶、林果等。渝黔铁路过境,有贵(阳)遵(义)、遵(义)铜(仁)、遵(义)茅(台)等公路。境内赤水河为连接四川、贵州的重要水道。遵义凤凰山全景凤凰山在遵义市区中部,巍峨矗立着一座苍翠的高山,它就是被誉为“绿色明珠”的凤凰山。由小龙山(又称红军山,山上有革命烈士纪念碑)、螺蛳山、狮子山等20多个大小山头组合成。山峦起伏,湘江绕山麓穿城而过。登上海拔.9米的主峰,全城尽收眼底。六盘水市六盘水市是中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和钢铁基地。位于贵州省西部,与云南省接壤,面积平方千米,人口.9万,有汉、彝、苗、布依、仡佬、回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25%。市府驻钟山区,距省会贵阳市千米。辖钟山区、水城县、盘县和六枝特区。地处黔西高原山地南部,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喀斯特地貌发育,多洞穴、伏流、暗河。境内河流属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主要河流有三岔河、北盘江。矿藏有煤、铁、铅锌、石膏等,煤的储量大、分布广,有“江南煤海”之称。沪昆铁路横贯北部,大水、盘西2条支线连接各矿区。公路交错,主要有六(盘水)盘(县)、六(盘水)威(宁)、六(盘水)贵(阳)公路。工业以煤炭、电力、钢铁、煤化工、铅工业、建材等业为主,是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水城钢铁公司是中国十大钢铁公司之一。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荞麦等。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六盘水明湖湿地公园明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西部,澄澈的湖水和西侧的自然山体相连,长达1.13千米的彩虹桥凌驾于澄澈的湖面之上,犹如一条飘舞的彩带,是新建的六盘水市西出口的地标性建筑。安顺市安顺市是黔西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位于省境中部,面积平方千米,人口.74万,有汉、布依、苗、仡佬、彝、回等民族,市府驻西秀区,距省会贵阳市98千米。辖西秀区、平坝区2区、普定县及关岭布依族苗族、镇宁布依族苗族、紫云苗族布依族3个自治县。地处黔中山原丘陵西部,苗岭横亘中部,喀斯特地貌发育,有溶洞、天生桥、伏流、暗河,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矿藏有煤、铝、磷。工业以国家重点企业为骨干,有采煤、航空、机械、机床、电机、轴承、纺织、化肥、化工等业,是贵州省的重要工业基地。民族工艺品有安顺蜡染和布依地毯。农业以种植玉米、小麦、油菜、烤烟、茶叶为主。沪昆铁路穿境,贵(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经过本地区1个市3个县由贵阳直达黄果树瀑布,其他公路有安(顺)六(盘水)、安(顺)毕(节)、安(顺)都(匀)、安(顺)兴(义)等。境内的黄果树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世界著名的瀑布之一。安顺云山屯古建筑群云山屯村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为始建于明初的军屯村寨,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云山屯古建筑群于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人口、民族贵州省人口万(),人口密度平均为每平方千米人。省境中部、北部和西北部人口较密;西南部、南部和东南部地广人稀。其中贵阳、安顺、六枝、普定和毕节的山间盆地、河谷坝子区人口最密;黔南、黔东南山区人口密度最低。贵州是多民族杂居的省份。除汉族外,贵州的少数民族主要有苗、布依、侗、彝、水、回、仡佬、壮、瑶、满、白、土家等。年少数民族人口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9%。省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乌江以南地区,具有居住分散,分布面广,多杂居或小聚居的特点。苗族以黔东南、黔南的苗岭山脉、清水江流域较为集中;布依族主要分布于黔南、黔西南的南部、北盘江、红水河、涟江流域;侗族主要聚居于黔东南天柱至从江一带;壮、瑶族主要分布于黔桂交界地区。八寨苗族长号表演龙里县布依族群众演奏八音坐唱布依族八音坐唱又叫"布依八音",是布依族世代相传的一种民间曲艺说唱形式。所谓布依八音,是指流传于安顺关岭、镇宁至黔西南贞丰一带的传统说唱曲艺。布依八音又叫"八音坐唱",演出队伍8至14人不等,所唱生、旦、净、丑诸戏曲,不化妆。因用牛腿骨、竹筒琴、直箫、月琴、三弦、芒锣、葫芦、短笛等8种乐器合奏而得名。苗族苗族共有.万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的南部和湖北、湖南、云南的部分地区。远古时代的“盘瓠”部落,就是苗族的先民。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苗族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苗族妇女的衣着美观、大方,大襟上衣绣有花饰图案,下身穿百褶裙,犹如开屏的孔雀尾,非常富有民族特色。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布依族布依族共有.万人(),大部分居住在贵州省的黔南、黔西南两个自治州。在贵州周边省(区)也有少量布依族居住,但都是历史上由贵州迁徙去的。布依族男子头戴青布或花格布头帕,身穿对襟或大襟短上衣,大裤腿长裤。妇女的服饰,各地差异较大。她们通常梳长辫,有的把长辫盘在头上再包上青布或花格布的头巾,上装多为大领衣或大襟衣,镶有花边服饰,下穿蜡染百褶长裙。姑娘们还喜欢佩戴银首饰。侗族侗族共有.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天柱、锦屏、黎平、从江、榕江、剑河、三穗、镇远、铜仁、江口等县(市)和玉屏侗族自治县,湖南、广西也有分布。历史上侗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确立了以贵州省榕江县的东江语音为标准音、以南部方言为基础方言、以拉丁字母为拼音文字的本民族文字。侗语以贵州锦屏的各族杂居地带为界,可分成南北两个方言区。侗族还有自己独特的戏曲侗戏,有《珠郎娘美》等优秀剧目。侗家有一种“十八年杉”的习俗,每当女孩出生就种若干株杉木,到女儿出嫁时杉木也就成材了。水族水族总人口人(),主要生息于黔桂交界的龙江、都柳江上游地带,贵州省黔南的三都水族自治县、荔波、独山、都匀等县市为主要居住区,黔东南的榕江、丹寨、雷山、从江、黎平等县为主要散居区,此外在广西北部的河池、南丹、环江、融水等县市以及云南省富源县也有水族村落分布。水族与周边的汉、苗、布依、侗、瑶、壮等民族友好相处,共建家园。水族有本民族的语言和传统文字。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侗台)语支。水族古文字,以及用这种古文字著编的信仰文化、民间知识杂糅的典籍,水语通称为“勒睢/泐睢”,汉译为“水书”。水族古文字体系保留着图画文字、象形文字、抽象文字兼容的特色,多个单字中,大部分为异体字。水书被誉为水族的“易经”“百科全书”。三都县水族群众在姑鲁景区参加水族端节开端大典历史文化在旧石器时期,贵州就有桐梓人、水城人、兴义人等古人类活动。春秋以前,贵州省境内部族林立,著名的有牂牁古国。战国后期,夜郎国代之而起,逐步发展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大国之一。公元前27年,西汉灭夜郎国,在夜郎故地建立了郡县制。唐代开始在贵州推行设经制州、羁縻州并行的制度,乌江以北多为由汉族官员治理的经制州,在乌江以南为由各地土著首领统治的羁縻州。明朝是贵州发展的重要时期,水西的女土司奢香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修筑了贵州至云南、四川的驿道,促进了贵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贵州的文化是汉民族和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文化。安顺文庙、贵阳甲秀楼、修文阳明洞、镇远青龙洞、黄平飞云崖、大方大渡河桥、贵阳黔灵山弘福寺、毕节大屯土司庄园、黎平地坪风雨桥和纪堂鼓楼,以及安顺地戏等就是这种多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傩文化傩原是一种极古老的迎神驱鬼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傩的性质从单一的驱鬼祈福逐渐向娱乐性转化,出现了表现劳动生活和传说故事的内容。在有的地方发展出风格古朴的戏剧形式,称为“傩戏”。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傩蕴涵了人类学、历史学、哲学、宗教学、民族学、民俗学、文艺学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引来学术界越来越大的
上一篇文章: 中华民族之布依族5621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gr/7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