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俗摄影协会参与扶贫攻坚工作纪实上
我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是党中央提出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标志。
打赢扶贫攻坚战,建功立业新时代!广西民俗摄影协会近千名会员,来自全区各地的各行各业,在这场扶贫攻坚伟大战役中,协会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的领导下,会员们运用各自优势,积极投身到扶贫攻坚工作中,涌现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
他们既是扶贫攻坚的参与者,又是扶贫攻坚的记录者和传播者,为全区的脱贫攻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硬核担当”第一书记
廖志明会员于年3月被选派到广西德保县敬德镇渠岩村担任第一书记。
渠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有62户人,自廖志明任第一书记以来,多方渠道寻求有关政策的支持,投资59万元完成渠岩村部搬迁改造工程,开办渠岩村桂林银行农村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投资50万元实施村集体经济种桑养蚕基地,投资万元创建村级经济食用菌产业。
图|渠岩村种桑蚕基地(廖志明/摄)
目前,“渠岩灵芝”和“渠岩高山米”等村级集体经济产品已通过国家扶贫办认定为广西扶贫产品,渠岩高山米产品已成功入驻国家扶贫平台进行网上销售。年渠岩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2万元,并连续两年获得百色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产业兴旺红旗村”荣誉称号,渠岩村党支部被评为自治区五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截止年10月,渠岩村所有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摘帽。
图|渠岩村灵芝菌种植生产基地(廖志明/摄)
莫丽珍会员创办百色市田阳群姐沙糖橘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基地加农户”的发展模式,为当地群众脱贫增收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图|合作社基地种植的沙糖橘获得丰收景象(任荃婴/摄)
为扶贫“清零”行动而努力
年,东兰韦德生会员受组织选派到花香乡坡索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
驻村后即走访全村29个村小组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分析各户致贫原因,研究脱贫对策,制定切实可行的脱贫方案,并充分利用东兰县人民银行作为后援单位的优势,协调县农村信用社认真落实扶贫小额贷款政策,先后发放坡索村贫困户扶贫小额贷款户万元,解决了群众缺少资金难题。
图|韦德生在填写扶贫各种资料(工作队/摄)
-年,全村户贫困户获得“以奖代补”资金-00元不等,累计发放万元,全村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2%。在4年的扶贫生涯中,他起早贪黑,都奋战在扶贫第一线。
图|韦德生深入贫困户了解情况(工作队/摄)
年坡索村已经从贫困村的行列脱贫出列,年10月随着剩余的8户18人未脱贫人口实现脱贫摘帽,全村在册的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出列“清零”目标。
图|坡索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队/摄)
昔日穷乡里,今朝幸福村
周军伊是河池市南丹县会员,自年4月驻村以来,所负责的翁乐村于年已实现整村贫困人口脱贫摘帽。
图|南丹白裤瑶群众在移民新村前广场开展文娱活动(周军伊/摄)
从他驻村开始便主持制定了翁乐村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清单和翁乐村党总支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计划安排表,坚持每月对照清单和安排表逐项开展党建的各项活动,每月规范整理归档村党支部星级化党建材料。
图|筹资万元硬化乡村道路(周军伊/摄)
今年疫情发生后,他深入第一线,切实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为做好疫情期间输送复工复产工作提供准确依据。周军伊在他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一年内完成入户走访完全村贫困户,群众90%认识度和%遍访贫困户任务。
图|周军伊会员(左)深入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队摄)
他多方筹措项目资金10多万元,解决了翁乐村河道的整治维修,使河两岸多亩土地得以抗灾增收,受益群众多人。
图|南丹县扶贫异地安置点里湖朵努社区(周军伊/摄)
周军伊又争取县财政拔款硬化村道路的建设,联系福建商会资助元购置办公室用品,设置村群众来访室,建立健全村集体经济,完善村里的基础设施,使翁乐村面貌焕然一新。
图|脱贫后的村里老人在村里娱乐室打牌(杨宪华/摄)
身在瑶山,情系瑶民
罗海会员一直在金秀瑶族自治县金秀镇生活和工作。他在自己过着小康生活的同时,想到的是如何反哺社会,帮扶地处偏远山区的瑶民脱贫。
虽然没有行政上的扶贫帮困指标,他主动到圣堂山脚下、罗香罗运村承包了上百亩贫困户的荒山种植茶叶,还以优惠待遇就地安置了名贫困户劳动力在茶山工作。
图|瑶族贫困户妇女就近在茶山摘茶劳作(农如松/摄)
在青山脚下的茶叶加工厂里工人都是附近的农民工。罗海还利用自己的专长为附近的贫困群众收购、加工甜茶叶、绞股蓝、中药材等特色名产品。
几年来,他出资和多渠道联合出资60余万元为瑶族同胞济贫帮困,共为当地群众组织10万公斤茶叶出口到日本等国家,为当地的瑶民脱贫致富作出贡献。
图|罗海发放绞股蓝苗给当地瑶民(工作队/摄)
图|罗海在介绍扶贫脱贫经验(工作队/摄)
图|大山里的群众脱贫后欢聚一堂(张小宁/摄)
送温暖,关爱贫困儿童
年11月,柳州籍会员叶赞育、刘晓郴在三江贫困山区扶贫釆风时,发现三江同乐乡桂书村一家三口的特困户,爷爷残疾、奶奶60多岁、女童7岁。
图|给贫困户小朋友送棉衣、被子(刘晓郴/摄)
女童杨颖,3岁时父亲不幸身故,母亲出走他乡,全家仅依靠年老体弱的奶奶上山采茶微薄的收入过生活,缺乏营养的杨颖比同龄儿童都矮小。
图|会员们与帮扶户合影(磨剑芬/摄)
得知情况后,为了让孩子能温暖过冬。她俩当即购买衣裤鞋帽等过冬穿戴物品共19件,送到杨颖小朋友家。
她们还为杨颖小朋友购买了营养品和学习用品,并邀请了柳州市其他爱心企业一起加入帮扶活动,前往桂书村实施送温暖行动。
图|会员们和桂书村小学学生一起跳多耶舞(叶赞育/摄)
图|唐玉姣会员给三江侗族自治县桂书村小学女生上生理常识卫生课(叶赞育/摄)
图|金会林会员在给三江侗族自治县桂书村扶贫助教,给该村小学生上科技课(刘晓郴摄)
献出一份爱心,奉上一片真情
李永锋会员在中越边境那坡县文联工作,他用12年光阴聚焦着边境线上苗族同胞喜怒哀乐的人生况味和生老病死的生命过往,也见证了边民从贫到富的民族进步的历史发展进程。
他的专题摄影作品《边境十二年》荣获了“国民族影像志金收藏奖”,并赴京接受颁奖。
图|李永锋到扶贫联系户了解生活生产情况(工作队/摄)
《边境十二年》诠释了边境苗族同胞生存、发展、变化的过程,也饱含了李永锋对苗族父老乡亲的一份浓浓情意。
图|给边境苗族贫困户发放衣被(李永锋/摄)
年,李永锋创导并发起了在那坡县边境开展“扶贫济困边境行”行动。10年来,该活动为边民送去价值近十万元衣被、生活用品及学生学习用具。
年,精准抉贫工作实施,李永锋会心、诚恳、热情地帮扶着他的5个联系户,指导联系户发展产业、帮助销售产品、联系项目资金硬化道路、资助贫困学生入学等,他所帮扶的5个贫困户有4户年脱贫,1户年脱贫,均实现提前脱贫目标。
图|帮扶户依靠养蜂收入实现脱贫(李永锋/摄)
五年的精准扶贫工作,李永锋不仅认真帮扶他的联系户,而且心系边境一线的苗族边民,对边民的“扶贫济困行动”从未间断过,每年还组织县摄影协会会员到边远山寨开展“送全家福"活动。“扶贫济困行动”全力推动了脱贫攻坚工作。
图|农会清会员把5年前在隆林山区拍摄的一位老奶奶的照片制作好,亲自到山里送给老奶奶留念,这是年近九十岁老奶奶平生收到的第一张有自己影像照片。(工作队/摄)
收集整理:梁峻吴海强
编辑:黄继贵刘洞天郑子湛
审核:潘炳康农如松、何运斌黄福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gr/7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