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第一条出山公路,80多年前修时殉职1
职称政策重大变化,取消无职称申报中级,
必须先从初级开始评审!点击↓↓联系韦老师了解
河池学历提升(函授教育)报考中心
请联系梁老师 在南丹县六寨镇中山公园半山腰上,有一块88年前立的旧石碑,碑上刻着“丹池公路殉职民工姓名表”。这一排排名字,对应的他们就长眠在丹池公路上。
殉职者石碑。
翻山越岭修建河池出山路在今年清明节到来之际,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和南丹公路养护中心副主任李强等人,一起重走当年的丹池公路旧址,探寻那一段久远而未曾离去的历史。
“我们现在走的水泥路,就是在当年的丹池路基础上铺成的。现在,这条路已经全部硬化,焕然一新。”当车子从二级公路驶进县道X路口时,李强打开了话匣子,介绍丹池路的来龙去脉。
李强介绍丹池公路情况。
《南丹县志》介绍,丹池公路始于河池县城(今河池镇),经车河、南丹、芒场,止于黔桂两省交界的六寨镇,全长公里,东连柳池公路,西接贵州省黔南公路,从而成为黔桂陆路交通枢纽、大西南国道干线。
西南动脉碑。
贵州和广西,是我国西南两省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丹池公路”曾经见证了两地商贸往来的繁荣,文人墨客的风流,留下了古镇、石刻这些历史文脉。如今,丹池公路之上车辙的深深印迹以及亘古奔流的江水,仍在讲述着昔日的热闹与荣光。
年,丹池公路枫木店山坳。
“广西与贵州,自古山水相连,人文相通。早在民国以前,就有诸多黔桂古道、徐霞客入黔古道等,担负着两地交流的重任。”其中,年农历3月27日,徐霞客从南丹县六寨镇“岜歹”村越过艰坪岭进入贵州。人们把徐霞客从南丹县进入贵州省独山县境内的路,叫做徐霞客古道。徐霞客余年前爬坡上坎所走过的古道,一直原封不动地被保留到20世纪30年代,是独山至南丹的主要通道。
据悉,年前,县内所有进出口物资均在吾隘镇依靠水运,每到圩日,上有天峨、贵州,下有东兰、梧州等地的船只到吾隘镇进行贸易。
年,丹池公路七里坡路段。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蒋介石和桂系军阀抢夺地盘,李宗仁等为了扩大反蒋势力,竭力拉拢贵州的军政要员。当时,贵州经广西输出和购买军火等物资,因路程短且便捷,经济效益显著。广西征收物资过境税,财政上有巨大收入。另外,河池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修建道路可以促进矿业发展,增加经济实力。因此,广西军政府当局不惜拨出巨款,锐意兴筑丹池公路。
年7月始至年11月期间,丹池公路因时局不稳而多次中断前期测量工作。
年,丹池公路河池至南丹之间的困龙湾路段。
年12月27日,广西省政府委任辞去军职的前第19师中将师长莫树杰(南丹县六寨人)任丹池公路局局长,积极筹备筑路事宜。
广西是喀斯特地貌,很多地方都是群山连绵、悬崖陡壁、绝涧深谷,选线、测量都很困难。丹池公路项目组一边测量,一边筹备物资,还征调民工和招募石工2万人。
筑路魂雕像。
年11月20日,丹池公路全线各段同时开工。路基土方工程,由河池民工组、南丹民工组(每组50人)共人担任。工程由省政府按工程预算分期拨款,共支东毫.5万元(广东省铸造的面额为一角、两角的银币)。
年1月20日,丹池公路竣工,在六寨镇举行通车典礼,由李宗仁夫人郭德洁主持剪彩。
“车马往来,车轮滚滚”“官民在车厢里相望”……商业往来频繁的图景,在弯弯曲曲的丹池公路上显现。
环境险恶牺牲百名筑路工南丹公路养护中心养护与工程管理科科长兰国景介绍:“丹池公路通车了,成为河池第一条出山的公路。它也是当时西南各省南下的交通要道,被称为西南动脉。”
兰国景介绍丹池公路起点。
然而,丹池公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路线经过大石山区,施工困难艰险,筑路工人伤亡事故时有发生,有人牺牲在筑路工地上。
当时,军阀混乱,战火纷飞,筑路环境极其险恶。“我父亲韦俊便年到南丹公路段工作,听那些老的工人说,修路全部靠人工,肩挑马驮,用大锤锤裂石头,再用锄头、钢钎等来挖……放在今天,这是不敢想象的。他们真的很不容易。”丹池公路的“路二代”、现年59岁的韦林介绍说,“高强度的工作,交通不便,累、饿、病是工人们牺牲的主要原因。”
年,丹池公路局大门。
这些牺牲的工人的名字,被铭刻在六寨镇中山公园的石碑上,虽历经80多年的风雨洗礼,仍清晰可辨。殉职者中,年龄最大的72岁,最小的16岁,其他大多是二三十岁的青壮年男子。
年,丹池公路。
他们是谁的孩子,是谁的丈夫,是谁的父母亲?这些猜测的答案,或许再也无法寻觅。
但那些名字,在我们的心中,熠熠生辉。
在姓名表碑的附近,还有几块石碑,但碑文被硬物砸坏,难以辨认。据南丹县政协委员莫庆介绍,那是在“文革”时期被破坏的,所幸当前得到保护。在六寨镇政府里面,耸立着一座气势宏伟,但外墙已有些斑驳的大楼。它于年建成,是当时丹池公路的指挥部,莫树杰就曾在那里办公。如今,它们都是丹池公路建设的历史见证。
时任丹池公路局局长莫树杰当年的办公大楼。
丹池公路的开通,让它在抗战期间成为运送军用物资、生活用品的重要通道,也让黔桂两地的联系更加紧密。尤其在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作家巴金在这条公路上留下了往来两次身影。他于年9月和年3月分别到达河池,并撰文《别桂林及其他》,约四千字,共分四则,每则的小标题分别是《别了,桂林的夜》《在金桂通车中》《金城江》《河池》。3月18日傍晚,巴金在河池西郊瞻仰“丹池公路殉职工友纪念塔”,并掬出一瓣心香,祭奠那些为修筑这条公路而献身的平凡的人们。
年,修筑丹池公路的民工。
西南动脉连接两地新发展睹物思人,追思往昔,更能感恩。
年,丹池公路被提升为国道。而该路在南丹解放前,命运多舛,因为战争而遭受多次毁坏。
“年临近解放时,该路又遭到国民党军撤退时的破坏,平桥、枫木桥、星店桥被毁,全线不能通车,解放后经过抢修和重建,才恢复通车。”《南丹县志》记载。丹池公路是新中国成立时,河池境内唯一通车的公路。
丹池公路界碑。
筑路不易,管养也不易。解放后,该路由柳州公路养护总段南丹工区负责养护。年9月1日,河池地区公路总段成立,同时撤销南丹养路工区,成立南丹公路段,专职负责对干线公路的管理和养护。“该线正常养护经费为年公里元,后因交通流量日益增大和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养路费逐年增加至2元。”
直到年,因国道线寨任二级公路投入使用,除了与国道重合之处,部分丹池公路路段被降级为县道、乡道。
丹池公路局护路队出操情形。
“一路变化,可见国家经济发展之轨迹。”年至年,该路车河至小场的27.6公里路段,被投资57.12万元改建成柏油路面;年10月至年11月,八步至车河的17公里路段,被投资.66万元建成柏油路面;年1月至年1月,石油库至芒场的21公里路段,被投资.50万元建成柏油路面;年1月至年7月,芒场至六寨及打昔坳路段共31.4公里,被投资.50万元建成柏油路,大(塘)六(寨)线县境内92公里的柏油路面铺设任务完成。
在返程路上,李强让司机把车子停在鸽子石路口。他介绍,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丹池公路的鸽子石段,呈现四路并行,右边是黔桂铁路,左边是兰海高速和国道线。
“由当年的一条路,发展成为今天的四条不同等级、类型的公路,这得益于党和国家的重金投入,让南丹至河池乃至全国的交通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李强介绍。
李强在丹池公路鸽子石路段介绍公路变化。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全市交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3亿元,投资总量比“十二五”期间增长.3%,实现了河池“大交通”纵横水陆空,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为枢纽、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农村公路为辐射、以客运站场为连接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截至年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公里,较“十二五”末增加7公里。“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高速公路项目10条(段),总里程约公里。新增4个县通高速公路,县县通高速公路率达90.91%;实施国省道路网项目提级改造38项约公里,建成25项公里,11个县(区)普通国省道通车里程达公里。
年11月,设计时速为公里的贵南高速铁路开工建设,途经河池至南宁,计划于年建成通车,届时,河池市将与首府南宁市实现1小时内高铁直通。
这些变化的数据,告慰那些殉职者的遗志。丹池公路在历史尘埃中依然服务一方百姓,但更方便、快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正在助力河池腾飞。
来源
河池日报社融媒体记者潘剑杨天宇部分图片来源于
罗盘高人河池拼车顺风车出行
请加生活通河池拼车客服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gr/7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