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日报纪实散文行知天水图
伏羲庙华夏儿女寻根圣地
宣化岗道堂——观光楼
麦积山石窟
天水,陇上小江南名不虚传
在我的印象中,祖国的大西北大都是黄土翻滚,草木不生,一片荒凉。甚至还听说大西北用水洗澡很困难等等,尚未入境便心生顾虑。然而,9月8日至12日的天水之行,让我刷新了印象中和电视里的大西北。
9月7日,由甘肃天水日报社承办的全国地市报“走转改”先进单位与经验交流会暨“百名社长总编辑聚焦天水”采访活动在天水举行。作为河池日报社与会代表之一,参加此次采访体验活动。几天的行程中,大西北风土人情、地域特色风光、悠久灿烂文化、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
飞机在天水机场徐徐降落,踏上天水市的土地,透过汽车的车窗,我初步领略天水风光。
秋分徐徐,到处绿树成荫,鸟虫鸣叫;街道两旁的柳树,在秋风中摇动着妙曼婀娜的身姿,在招手,在迎宾,很惬意,没有一丝大西北荒凉苍苍之意。
横贯天水市的渭河和藉河,并肩而行,时而缓缓漫步,时而欢快奔腾,好不自在。我是一个南方人,看着这样的山水美景,似曾相识,如怀抱家乡。晚饭后,我迫不及待的徜徉在天水城市之间,漫步于天水湖边,街道旁古树林立,湖水碧波粼粼,整个城市罩在淅淅沥沥的秋雨的薄雾中,若隐若现,像一个情窦初开披着曼莎的少女,羞涩而充满活力,令人向往,这番美景恰似江南的梅雨三月。
随后的几天,跟随与会领导深入天水各地开展采风活动,身临其境领略当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
在采访的路上,那郁郁葱葱的山水树木依然层层将我包围,这与我原先的印象中的地处大西北的天水简直是天壤之别。
此次天水之行,正赶上天水大地普降甘雨。眼前,烟雨中的麦积山,青山缠绕雨雾,若隐若现,忽远忽近,如诗如画,如痴如醉,让人感叹这西北大地竟有如此“烟雨江南”。
清水县轩辕广场,占地多亩的轩辕湖,喷泉直冲夜幕,彩灯快乐怒放,彩灯与碧波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江南水乡画卷。
在清水,可以和温泉亲密接触,可以在温泉泳池中劈波斩浪竟风流,这难道不是江南水乡孩童们的乐事吗!
在采访的过程中,让我惊奇的是,在一些精致的古建筑的屋檐下,有不少的燕子窝,地上还残留着不少的燕子粪便。这番景象勾起了我儿时在江南小城与燕子嬉戏玩耍,为受伤的小燕子疗伤的情景,让我突然感觉到如回到家的自在和放纵。俗话说:燕子来福气来。在这大西北的黄土地上,燕子南来北往,在这里繁衍生息,天水可谓是一片福地!
天水市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城区附近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1.5℃,森林覆盖率达26.2%,是西北最大的天然林基地之一,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不管是远古时代,还是当今文明社会,天水是我国东南西北文化的交汇之地。这里是原始人南下北上、东进西出的重要据点;这里是西北丝绸之路和西南丝绸之路的交汇点,南来北往的人络绎不绝;这里是抗战时期,东南沿海民族工商业的避难所;这里是三线建设时期,东南沿海一带企业内迁栖息发展之地。所以天水的传统建筑、语言风俗、地方饮食、民间歌舞、民间武术以及产业结构等都带有东西过渡南北交融的特点,让我这个南方人,看着舒心,住着舒服。
天水的山俊俏,天水的水剔透,天水的古树参天,天水的气候舒适,天水的人热情好客,天水的人文风情淳厚,天水的自然风光优美……天水的清山和绿水、飞燕和柳枝、山涧和小流、牛羊和草场、人和自然配合得那么和谐,那么恰当,那么诱人,那么美丽,好似一幅江南画卷,陇上小江南果然名不虚传。天水应该是上天遗留在大西北的一块江南小城吧!
天水,随处可触摸中华文明的源头
在史书上,在老师的口中,我熟知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是我没有深切感受过,体会过,触摸过中华民族文明的源头在哪。此次天水之行让我大开眼界,让我深切体会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华夏儿女创造的悠久灿烂的文化,敢叫天地换新颜的自强不息精神。
天水位于甘肃东南部,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中国县制初始地,有华夏第一县的美誉。享有羲皇故里、娲皇故里、轩辕故里的荣誉。羲皇始创八卦,天水被誉为“易学之都”。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文化、石窟文化、易学等博大精深,天水可谓处处是文化,到处都可以闻到远古华夏文明的气息。天水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处,境内文化古迹甚多,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中国四大石窟之一,号称“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天水八千年的历史文化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序曲,古城天水誉为“历史古都”,全球华人祭祖圣地。走进伏羲庙、麦积山石窟、轩辕故里,让我震撼,让我心潮澎湃,让我有沉甸甸的归属感。
伏羲庙,在天水城区伏羲路,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间(约公元年),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伏羲、神农、轩辕)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被誉为“华夏第一庙”,在华人心中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天水伏羲庙,是研究我国远古历史、探讨明代建筑艺术、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风情等的活词典,有着相当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庙内现在还存活着不少的忘年古柏,现已成了珍贵的文物树。庙内的不少古树大概都是多年树龄以上。每年的6月22日,当地都在伏羲庙举行祭奠伏羲皇盛大典礼,是华夏儿女寻根之地。“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像一首澎湃的歌,一年过了一年,一生只为这一天,让血脉再相连,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留住我们的根。”这句歌词应该能够更贴切地诠释伏羲庙存在的现实意义。
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自公元年,是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现存洞窟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余件,壁画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5米多,小的仅2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其中称为“东方微笑”的雕像,让人印象深刻。麦积山石窟精致与恢宏,让我看到信仰的力量,看到中华民族巧夺天工的智慧和勇气。
天水市清水县,是我国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中华人文初祖轩辕黄帝的诞生地,是轩辕黄帝故里。早在八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清水这块沃土之上繁衍生息,形成部落。八千年来,轩辕儿女以其特有的勤劳和睿智,创造着灿烂的古代文明。史料记载,轩辕黄帝时代,是我国物质、文明、文字、制度开创时代,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活水源头。司马迁赞颂黄帝有“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之功德。大地湾遗址也庄严地向全世界证明,早在多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创造了灿烂的早期文明。看到这些,我不由感叹,八千多年前,八千年呀!人类文明在东方拉开序曲,我们的先祖轩辕黄帝已开凿了中华民族文明源头,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开始流淌,作为华夏儿女,这难道不让我们倍感自豪吗!
民间有一种说法:欲知三千年文明看北京,欲知五千年文明看西安,欲知八千年文明看天水。不到天水,不知道根在哪里;不到天水,不知道祖先的聪慧。在天水,不管是走在大街小巷,走在田间地头,还是触摸名胜古迹,我深深感到都是踏着华夏大地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在前行,这仿佛是一部穿越剧,她带我领略远古时期到现代社会华夏儿女自强不息,巧夺天工的奋进史。在天水,我可以读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可以触摸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灵魂,也是经受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爱国主义教育洗礼,可以感受到我们的根,同属中华民族,同是华夏儿女。
天水,陇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天水不仅是文化历史名城,在“一路一带”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如今的天水同样是大西北这块神圣土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天水是路上丝绸之路黄金段重要节点,陇东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是亚欧大陆桥中心,处于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要地,是国家规划建设的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现在的天水风生水起,正努力打造全国文化历史名城,西北地区具有陇上江南特色的宜居城市,以制造业、旅游业和物流业为发展重点的陇东南地区商贸、物流、服务中心城市。现在的天水,5大工业园摩肩接踵,社棠工业园是国家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也是发展装备制造产业的重要基地。天水华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生产半导体集成电路引线框架及金属光刻产品的企业,把电子电器、五金家电和航空航天产品,打进了韩国、日本与美国市场。现在的天水,蔬果园区蓬勃发展,由毛泽东同志命名的40万亩麦积“花牛”苹果基地,秦安万亩蜜桃基地,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等让我耳目一新。天水正发挥承东启西,辐射大西北的独特作用。未来的天水前途无量,一个充满历史文化风韵和现代文明气息并存,活力四射,魅力无穷新天水正向我们走来。(黄正)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gr/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