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分享河池最美校园巴马国际旅游区第一
巴马国际旅游区第一初级中学项目始于年末启动,是由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组成联合体承担的EPC项目,中冶赛迪为联合体牵头方。本项目规划为初中60个班,可容纳学生人,总建筑面积㎡,项目已于年秋投入使用。
△建设中校园西北角鸟瞰实景图(二十冶提供)△校园主入口视角全景拼接(建议横屏观看)△操场视角全景拼接(建议横屏观看)学校建设地点位于广西省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巴廖屯东侧,用地北侧和东侧为规划市政道路,南侧和西侧均为自然山体。设计以“山野书院”为题,致力于在有限的用地之下高效集约地组织校园功能,并在建筑形象上体现巴马地域特色。
1.三大功能紧密联系,分台处理竖向高差
项目原始地貌南高北低,首先考虑将运动场地置于校园最低处的东北角,并利用看台消化与教学区的高差。教学区则位于校园西北侧,形成面向城市的主要形象展示面。生活区则比教学区高4米,其中食堂位于两个宿舍组团中间,可避免男女生相互干扰。教师周转房则单独设置在用地东南角,毗邻校园次入口,方便教师进出。
△总平面图△场地分台处理
△建筑与自然山体
△“山野书院”共享庭院
△富有层次感的天际线
2.平面布局高效合理,庭院尺度舒适宜人
教学区的布置采用了鱼骨式的布局,每个年级独自一栋楼,互不干扰;楼栋之间通过连廊进行串联,联系方便;开敞式的外廊布局适应广西湿热的气候。年级教室之间的庭院尺度放大到35米,使庭院的高宽比做到了舒适的1:1.5。功能教室及教师办公室则位于走廊另一侧,采用内廊式的紧凑布局方式。为了保证内走道的采光和通风,有意识地控制建筑内廊的长度。
△教学楼庭院
3.建筑形象体现地域特色
广西巴马是瑶族聚居的地方。建筑设计采用中国古典建筑的三段式布局方式,并提取壮族、瑶族传统民居元素作为建筑屋顶型制和立面色彩的参照。校园建筑典雅端庄,既能体现巴马的地域特色,也符合“山野书院”的规划设计理念。本项目被当地人誉为“河池最美校园”。
△行政楼
△生活区
△生活区与教学区
△教学楼
△教学楼沿街面
结语
本项目在投资有限的情况下,设计方案采取了集约化总体布局,平面功能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建筑外观具备地域特色。在参建各方的努力下,最终完成了一所让各方都满意的校园建筑,得到了当地民众称赞。
项目名称:巴马瑶族自治县国际旅游区第一初级中学项目业主:巴马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中冶赛迪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时间:.11-.07竣工时间:.09总建筑面积:㎡总投资:万元项目负责人:史海军方案主创:胡博施工图团队主要成员:桑一民、李金枝、刘莹(建筑);张昊翔、白果、朱晓玲、何翔、周代豪(结构);张锐、陈丛林、莫琎泾(给排水);孟德韬、李贤、李幸泽(电气);张维、吴淑霞(暖通)建筑摄影:胡博建筑设计研究院方案所胡博文/图记得点击右上角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哦建筑视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mj/8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