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关吴王城抗金遗址考察记
二0一二年七月二十九日晨八时许,县文体局许局长应虞关乡未子沟村党支部赵书记筹划开发仙人关吴王城宋军抗金遗址为旅游地的请求,电话邀请我与二三同道友人参与前期考察活动。其盛情难却,加之周日又清闲无所事事,欣然与许局长及文化馆王老师、旅游局陈经理前往虞关目的地。尽管适逢盛夏酷热难当,考察中爬山涉水挥汗如雨,但历史文化收获颇丰,不枉此行,特记之一二。
一、仙人关释义
仙人关别名虞关,按明代郭从道《徽郡志》与民国版董杏林《徽县新志?要道》记述“鱼关:铁山西南麓。唐置鱼关驿,为蜀口要隘。宋曰虞关,设转运使于此。明为巡检司治,清初裁缺。”
在青泥岭主峰铁山西南侧脚下,沿嘉陵江东岸西下十里处,石崖高峻险绝,上有三列山峰排列如仙,口鼻清晰,衣带临风,眉目须鬓,踈秀可数,具自然飘动之致。因谷狭崖高流急,故名仙人关。夹岸重山峻岭连绵,沟壑纵横交错,灌草植被繁密。十余里江水盘曲如带,江峡阻障南北交通,地势诡虞森严,故后世又俗称仙人关为虞关。
仙人关与吴王城周围汉唐以来仅有沿嘉陵江北岸所修栈道可通南北,一旦仙人关被控守,秦蜀间的南北交通即完全阻绝,故而仙人关对古河池县周边军事与交通上的关隘要塞控遏作用极为明显。南宋对于蜀川的防务,利州路提刑官高稼认为“蜀以三关为门户,五州为藩篱”。三关即为阶州七方关,凤州仙人关,兴元府武休关;五州即为阶州、凤州、成州(同庆府)、西和州和天水军。三关与四川剑阁剑门关一道素有蜀门称谓,蜀口诸关一旦失守,蜀川门户将洞开无碍。
唐宋以来国家与地方史志对仙人关广有记载,清顺治七年徽州知州杨三辰《江河纪略》记曰“仙人关峡,宋将吴玠、吴璘破敌处也。”《略阳县志》记载“古有何尚翁在此修真,道成飞升。故名仙人岩”。《宋史》对于吴玠、吴璘、吴挺以及吴曦一家三代在仙人关一带抗金的事迹有详细记载。
二、仙人关抗金历史背景
《巩昌旧志·形胜》记载徽县“岩山环峙,江水合流;东接连云,西盘百顷;关隘扼喉,溪谷张翼;为秦陇之藩屏,控巴蜀之门户。县接秦陇,而地控天水、连汉中,称为要害。陇蜀有事,河池在所必争。”仙人关所在之处,江流湍急,行舟险恶;夹岸绝壁,易守难攻。为古代著名雄关。仙人关吴王城的军事战略地位彪炳史册,首先与南宋初年的宋金仙人关大战有关。
公元十二至十三世纪初,陇右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长期处于战争状态。宋徽宗靖康二年(年)金灭北宋后,西汉水上游至西秦岭一线以北(相当于今礼县盐官、秦州天水乡、平南镇)的地区被女真族金国占领,此一线以南地区仍为南宋辖地。金国向南对陇右和陕南地区不断用兵,以期占领蜀川之后顺江东下直捣宋都临安。在早期的抗金斗争中,南宋中原地区依赖岳飞、韩世忠等人,西北地区主要依赖张浚、王彦、刘子羽、吴玠、吴璘、吴挺,安丙等几位中流砥柱。和尚原、仙人关一带则是西北地区抗金的主要战场。
三、仙人关吴家军抗金事迹
仙人关吴家军抗金事迹在《宋史·吴玠、吴璘、吴挺》与南宋绍兴二十六年工部侍郎、大学士王纶为吴玠撰《宋故开府吴公墓志铭》,高文虎为吴挺撰《世功保蜀忠德之碑》中有详细记载。
吴玠(—年),字晋卿,甘肃庄浪水洛城人。宋徽宗政和(-年)中,西夏侵宋边界,吴玠因战功提升进义副尉,后因战功升为泾原路副将。宋高宗建炎二年(年)春,因青溪岭大破金兵,又升任泾原路兵马都监统帅怀德军。三年冬,因平乱斩杀史斌升任忠州刺史。宣抚处置使张浚巡视关陕防务时刘子羽向张浚举荐吴玠兄弟,得张浚赏识被提升为统制。高宗建炎四年春,升任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不久又升任他为秦凤副总管,并兼任凤翔府知府。吴玠弟吴璘,字唐卿。随兄征战,屡立功勋。高宗绍兴元年(年),吴玠和尚原大败金军,前后授任明州观察使,镇西节度使。吴璘被提升为统制,升任泾原路马步军副总管掌管和尚原兵马。二年,朝廷任命吴玠兼任宣抚处置使司都统制,节制兴、文、龙三州兵马。三年正月,金人攻占金州。二月,撒离喝率军直取洋汉等地,驻守饶凤关的宋军败退,吴玠率部退守西县,后由西县返回仙人关修筑寨垒驻守。吴玠再升任检校少保,兼利州路阶、成、凤州制置使。吴璘因功升任荣州防御使,兼秦州知州,统辖阶、文等州。
绍兴四年仙人关宋金之战,吴玠、吴璘帅军大破金国完颜兀术十三万铁骑,创下中国古代战史上以弱克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粉碎了金兵企图沿嘉陵江南下突破蜀口再染指临安的计划。陆游在“晚登子城”中赞曰:“老吴将军独护蜀,坐使井络无搀枪”。因仙人关大捷功绩,吴玠被拜为检校太尉、奉宁军节度使。九年,吴玠因功授特进开府仪同三司,升任四川宣抚使,管辖陕西、阶、成等州。吴璘升任都统制、秦凤路经略安抚使,兼秦州知州。
吴玠在仙人关驻军镇守十多年,绍兴九年(年),吴玠病逝于仙人关,后立碑安葬于河池县(今徽县)城北吴山。吴璘、吴挺仍率西路大军把守河池县仙人关与成州、兴州一带。吴玠、吴璘、吴挺三代人契仙人关、吴王城守陇保蜀六十余年,为保南宋半壁江山立下盖世奇功。
四、吴王城遗址由来
南宋吴家军抗金的吴王城遗址位于虞关乡西8千米处的穆家坪悬崖下,这里为吴玠吴璘安置宋军将校家属之地,也是屯兵固守仙人关的城垣之地,后世俗称吴王城。绍兴十一年(公元),当地百姓追思吴玠弟兄保国安邦功绩,在吴王城建有一座祭祀宣抚吴玠的吴公生祠,并由川陕宣抚使、宝文阁学士胡世将题写了《宋忠烈吴公祠记》碑,碑文《徽县志》有收录记载。南宋开禧三年(年),吴璘之孙吴挺之子吴曦继守兴、凤、成州期间,居世功以自傲,叛宋降金,在兴州自立国号“转运”,被四川宣抚副使安丙毅然带人诛杀。嘉定二年(年),河池百姓为铭记安丙诛杀吴曦的功德,又“卜地于仙人关,乃公随军转运驻节之地,为祠三楹以报”。当地百姓不仅在仙人关修筑了三间纪念安丙的祠堂,清明三月还刻立了由白知微题写的《宋安公大资宣相生祠碑记》,碑文详细记载了安丙诛杀叛逆吴曦的经过,以及河池百姓为安丙建立生祠进行纪念的史实。此后,南宋一直在仙人关驻军。年蒙古兵南下入蜀,徽县栗亭人曹友闻又凭借仙人关、青野原、阳平关等险殊死抗蒙。而元明清以来,围绕仙人关均有战事发生。
五、吴王城遗址现状
依前可知,虞关政区之名由虞关冠名而来。今虞关吴王城所在地北距徽县城40千米,东部北部与嘉陵镇为邻;西部西北部与大河店乡接壤;南部东南部与陕西省略阳县长丰村交界。“徽虞白”省际公路穿越许坝、山岔、八渡沟、虞关、北雀、未子六村,宝成铁路沿嘉陵江贯通南北,交通便利。遗址平台前临嘉陵江,背依半环形高六十余丈之绝崖,隔江于白水江镇长丰寺遗址对望。因常年风雨与江水侵蚀,在江右岸穆家坪、罗汉洞以下,悬崖临江几乎无路可通。欲达遗址须沿“徽虞白”公路乘车顺江下至长丰寺附近,过吊桥再逆江沿小道斜行上坡,越铁道护栏,然后穿山溪草莽丛林,方可下达吴王城遗址。由于地理位置奇特,石崖绝壁下面积约(五十亩)三万多平方米的遗址平台掩映在萋萋荒草与杂树之中,在江南岸的公路上丝毫看不见踪迹,非熟悉当地地理者引导很难找见遗址,更难找见遗址内所遗留石碑。
在长丰寺文姓老乡的带引下,我们步行三四里山径,几经周折抵达遗址平台。吴王城垣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修建宝成铁路时几乎损坏殆尽,今仅在江边残存长6米,高2米左右的一段城垒墙体。据说早先台地临江处南北各有石门一座,今无任何痕迹。遗址平台左侧悬岩下的沉积岩上有一些石匠洗造过石磨子的凹痕,石上另有一尊古代石雕半成品神像,附近有未完工的摩崖石刻一方。城里侧崖壁上高约十余米处呈“人”字形排列有4眼人工开凿的四方形石孔,右侧高约二十余米处的有一眼摩崖石龛(俗称“藏金洞”或“藏宝洞”),遗址内有许多墙基石块、陶片和残破的石础以及手推石磨盘等生活工具。按《徽郡志》的记载,遗址上曾存有《安公生祠记》碑,但听老乡介绍近年几块石碑已被人盗走。所幸在丛林中残留有半截《仙人关重建宣相安公生祠记》碑,残碑高厘米,宽厘米,厚23厘米。额头篆书“仙人关重建宣相安公生祠记”十二字,石碑主体部分文字已漫灭无法辨认,而碑尾“嘉定十四年癸丑初吉”九字尚显,可知为南宋宁宗(赵扩)嘉定十四年()十二月(癸丑)上旬竖立的宋碑。此碑可说明当年吴王城不仅建有安丙生祠,而且当地百姓对安丙生祠进行过重建。另外据原县志办梁主任介绍,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吴王城遗址考察时,在后崖距地面一人高的石壁上发现刻有三百余篆字的摩崖石刻。目前崖壁接地处遍生荒草杂树,人很难靠近一探究竟。这方珍贵石刻或许隐藏在林草中,也或许已被掩埋于落尘之中。登上崖边巨石俯视之,斜阳下嘉陵江如一条明晃晃摆动的绸带;仰视之则对面女豪山莽莽苍苍,半崖上岩洞神神秘秘,右下方因古长丰县而著名的长丰寺遗址与这吴王城遗址隔河相望。
明代李昆《登吴开府玠故城》诗写道“平础烟苍苍,清溪山宛宛。飞蓬隐断碑,斜阳照荒畹。故垒犹可依,遗熏复谁挽。感此重踌躇,邈矣空垦悯。”杨一清《过仙人关》诗曰“树外苍云云外山,数间茅屋又无椽。傍人指点云深处,此是仙人不老关”。清代张伯魁有诗“此地人称古战场,吴家坪上望苍苍。凿山开道金兵北,宋室偏安仗二王。”
年11月吴王城遗址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在遗址平台前沿另有年元月由徽县县委、县政府所立“徽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物提示碑一块。
六、吴王城遗址旅游开发价值
吴王城遗址周围文物古迹繁多:在老虞关街前有汉唐以来的虞关渡遗址(杜甫笔下的“水会渡”);马家梁下老虞关老街有明代许清《虞关修路碑记》摩崖;有民国25年国民军李铁军恢复虞关渡的《虞关义渡记》;在八渡沟内的通略栈道边有明代万历年间的修路摩崖石刻;在穆家坪山下有“罗汉洞”佛教洞窟;在仙人关北山穆家坪上有当年宋军驻军与战斗过的“何家寨、马军寨”等杀金坪战场遗址;吴王城沿江下侧又有长丰寺遗址,宋代墓葬;在白水峡则有刻于宋代嘉佑二年(年)的国家级文物《新修白水路记》摩崖。这些文物古迹可作为文化旅游的资源加以开发。
不仅如此,当今仙人关吴王城遗址附近风景秀丽,江水平稳,在此即可赏景,又可开发江上漂流项目;周围有丰富的地方性山珍物产如野生板栗、山核桃、香椿、山挂、银杏果;目前已成功养殖的大鲵、虹鳟鱼,有具备地域特色的豆腐面、炉齿面、土鸡肉饮食;这些都是开发农家乐休闲旅游活动的享受性资源与内容。只要当前解决了通往吴王城的隔江交通问题,在遗址内适当恢复一些地面仿古建筑如石门、石墙、石屋等,发掘出相关的历史文化产品,则旅游开发大有文章可做。这在提高地域知名度,带动徽县与当地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方面,是一个前景乐观的好项目。《仙人关重建宣相安公生祠记》碑后崖绝壁摩崖搜索穿越治疗白癜风要多久北京那个医院看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tc/2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