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美丽经济年赚百亿元

“我到家附近的景区工作,月收入多元,年底还有分红。”6月23日,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的旅游景区,王尚屯村民何文军谈起旅游产业开发带来的实惠时高兴地说。   

  据介绍,王尚屯成立白裤瑶生态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后,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新模式,村民不仅开办农家乐,向游客出售民族服装和工艺品,每年还能获得景区的门票分红。3年多来,原本封闭、贫困、落后的王尚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人均年收入从不足元提高到1.7万元,92户人实现脱贫,脱贫率达98%。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市委、市政府把旅游富民工程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依托美丽乡村,全域旅游,精准挂钩,把遍布河池的景点“串珠成链”,最大限度拉动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      目前,河池的国内外游客年接待量超过万人次,旅游年收入超过亿元,而且每年还以两位数的增长率持续攀升。旅游火了、村寨活了、百姓富了,“美丽经济”的优势在转化为综合竞争力的同时,也为贫困群众打开了致富的大门。      精准施策      旅游扶贫模式成为全区示范      河池是广西旅游资源富集区,也是广西扶贫攻坚主战场。对此,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积极探索创新乡村旅游扶贫新模式,鼓励农民集资入股,或以村组集体经济的“村支两委+村民”“公司+农户”“公司+农民旅游协会”等经营模式,参与发展乡村旅游。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怀群镇伦洞村元蒙屯,村民成立了农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或资金入股,参与当地“剑江天门山”乡村旅游区的开发经营管理,人均年收入从5年前的元提高到如今的1万多元,并创建了三星级乡村旅游区;      在巴马瑶族自治县那桃乡平林村,旅游开发公司与农户签订协议,建设长寿文化园,并解决贫困户的就业问题,5年来,村民的人均年收入从元提高到如今的1.5万元;      在天峨县六排镇纳合村,贫困群众到个体户在当地开办的山泉福度假山庄工作,仅2年时间,人均年收入就从元提高到1.28万元;      在东兰县三石镇板文村,个体户依托“红水河第一湾”的旅游资源,开办八仙乐乡村旅游区,仅用1年时间,受益的贫困户人均年收入就从不足元提高到1万多元……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游客的不断涌入,真正成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活水”。据统计,5年来,我市通过旅游扶贫带动减贫7.55万人。目前,全市建成三星级以上乡村旅游区27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43家,巴马、凤山被列为广西开展旅游扶贫合作试点县。      此外,我市在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国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榜单中,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的数量均位居广西前列。      强化措施      全力推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      旅游产业要实现大发展,离不开重大项目的支撑。为此,我市各县(市、区)和旅游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实行旅游项目建设进展按季度通报,将重大旅游项目列入年度绩效考评体系,突破瓶颈问题,提高投资精准度,扩大有效投资。      今年,我市的自治区级、市级层面统筹推进的重大旅游项目共32个(其中区级8个、市级24个),项目计划总投资.78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44亿元,预计上半年完成旅游固定资产投资7.7亿元,同比增长9.38%。      目前,市旅游部门正密切跟踪国家旅游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主动向上级旅游部门汇报、衔接,建立科学、动态的旅游项目库,推动更多的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旅游项目挤进国家和自治区旅游业“十三五”规划盘子。其中,巴马国际旅游区自年上升为自治区重大战略统筹推进建设以来,重点实施道路交通、生态环保、旅游服务等项目项,完成投资37.63亿元。今年,计划实施项目项,总投资.1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8.2亿元,上半年预计完成投资5.5亿元;巴马命河—水晶宫景区创5A、都安地下河国家地质公园大型综合旅游开发建设项目、环江文雅天坑群及其配套旅游项目等6个项目列入年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优先得到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支持。截至目前,全市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已增至10个,总量位居广西首位。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传染途径
早期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tc/75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