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金秋三晋行
马年金秋三晋行
杨再兴
金秋九月,天高气爽。酷暑己过,阵阵秋风拂来,让人凉爽舒适。人生搏击三十五载,回首己过半百,早无意于官场沉浮,想与世无争地干点实事。听诸友建议,外出一段时间,超脱事务。一来做点外差的工作,二来也调节一下紧张的神经,这才有两个多月的三晋之行。
山西,乃太行山之西,古代又称河东,位于黄河之东,春秋时是五霸之一的晋国所在地,简称为晋,战国时赵、魏、韩三分晋而立,于是后人又以三晋泛指今天的山西。
在此之前,我对山西了解不多,仅路过两次,匆匆而来,匆匆而去,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只知道山西是产煤大省,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经济不是很发达,百姓生活比较贫困。山西人爱吃面食和醋,有特产汾酒,有红枣闻名于世。近代名人甚多,共产党的华国锋、彭真、徐向前、薄一波、陈永贵;国民党的有孔祥熙、阎锡山……,
这次山西之行,是我暂离了领导岗位的第一次长时间远行,又是独身一人,时间宽余,心境平和,自由自在,更多地感受到了平民生活的乐趣,直截地体会到了山西人民的生活习俗、传统习惯和历史沿革,领略了三晋城之地的古老文化和山水风光。
从河南省三门峡市过黄河,进入山西平陆县到运城市顺大(同)运(城)公路北上,终点可达山西最北端的中等城市—大同市。途中有八个地市所在地,十七个县级市、镇。其间又东到阳泉市、长治市与河北河南临界,西到临汾的壶口镇、运城的河津市,与陕西省隔河相望;从太原往西北过曲阳、忻州、定襄三县市到五台,游览佛教圣地,足迹山西近十个地市,几十个县市,对山西有了比较透澈地了解。
山西是一个产煤大省,有“乌金之乡”之称。己探明的煤碳储藏产量有亿吨,是全国的三分之一。煤质优良,是冶金、动力、化工发电最好的燃料和原料。这里也是全国能源和重化工基地。所到之处,随处可见运煤的火车、汽车,到处都有以煤为原料和燃料办的发电厂、钢厂、铁合金厂、化工厂,也到处都是煤灰污染的城市、乡村。除了太原市和少有的几个市、县、旅游区外,到处都是煤灰扑面。特别是煤都大同市郊,公路和房屋都是黑色的,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煤灰,外地人初去简直不能安身,人们就生活在煤灰的世界里,无论是宾馆旅店,还是公交出租车上,甚至在沿街的小饭店色香味俱全的凉菜里也有煤灰。我真佩服当地人的生存能力,能在这煤灰的世界里生存下来,并且其乐无穷。
煤虽污染了生存环境,但毕竟给山西省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他们的省领导宣传,全省每年煤的销售额达到亿元,是山西省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资源的利用上,也逐渐由直接出卖资源转化为通过深加工提高经济效益。比如大办发电厂、铝厂、化工厂、铁合金厂等高能耗企业,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山西又上一个文化大省。这是我三晋之行感受最深的。本人比较喜欢历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特别是对中国的古代文化是情有独钟。所到之处的文物古迹、庙堂寺院、碑林石刻、石窟古墓,只要时间安排得过来,我都要去看一看。这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看了几十处古迹景点。从山西最南边的永济市古风陵渡出土的黄河大铁牛、蒲州古城遗址;崔莺莺和张生爱情发生地——普救寺,到与三门峡市隔河相望的芮城县永乐宫——这里有世界闻名的永乐宫壁画,也是道教祖师、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的出生地。大禹治水也在芮城县留下了足迹——这里有黄河大禹渡,渡口旁有一条神树沟,顺沟而上,山上有一棵几千年前的一棵神柏,传说当年大禹治水时在这棵树旁休息并栓过马。
从芮城通往运城方向的路途中有全国关帝庙之冠的关帝庙,在关云长祖籍有常平村关帝庙、关公祖莹及关公影视城。即将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的《关公出解州》就是在这里拍摄的。在运城市郊,还有盐池庙,这是祭祀运城盐池神的庙宇。
从运城往北到夏县的水头镇,有宋代宰相、《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之墓,有司马光祖籍司马村及司马光祖莹。再往夏县方向走十来里,还有大禹故乡——禹王城。
从水头镇到候马,再往西行二十多公里就是国家历史名城新绛县,这里有唐代兴建的龙兴寺,据说宋高祖赵匡胤在此住过一宿,现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更为神奇的是龙兴寺中的龙兴塔,有十三层,四十多米高,每逢国家有危难时塔顶会冒青烟。这座古城内还有唐宋时修建的钟楼、古楼、乐楼;有一座随代花园,古时就闻名。诗人范仲淹为其赋诗《居园池》,现己恢复原貌。城内还有我国现存最大的州府大堂,唐代平辽王薜仁贵就是在此应征入伍的。这里有一座天主教堂是清代建立的,目前是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第四大天主教堂。天主教在此传教多年,仅新绛县就有教民近人。
新绛县往西四十公里是稷山县。这时出名的古迹有县城东郊的大佛寺,这里保存着一尊唐代的木刻大佛,十分高大。在城郊西六公里处的马村,有一座唐代修建的青龙寺,距今己有0多年的历史,寺中的壁画比永乐壁画还早30多年,据传说是永乐壁画的作者的老师画的,其画技与永乐壁画相比,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位于青龙寺对面米是一大片宋金古墓群,己探明的古墓有十九座,己开发出来供游人参观的有四座。墓室内用砖石整体雕刻成四合小院,内有亭台楼阁,墓内有炕,每座墓内都有一男二女三具尸骨放在上面(宋代时实行一夫多妻制)。从稷山到河津市的修村,是唐代平辽王薜仁贵的祖籍寒窑处。修村后有一个白虎岗,在岗上的半坡有一眼窑洞,己保存了0多年,是薜仁贵的家,其妻子丁英环和儿子薜丁山在此处住了一十八年。这里还有当地政府和薜仁贵的后人为其修建的牌坊、庙宇及望夫亭。从修村再往西,就是与陕西临界的河津市。河津市的九龙庙(也叫玄武庙),每年有两次庙会,十分热闹(时间是阴历的三月三和九月九),我正好是九月九日的下午到的河津,平生第一次赶了一次庙会。
从候马市顺大(同)运(城)公路国道往北过曲沃县就是襄汾县,离襄汾市郊五公里有丁村民居和丁村人遗址。丁村居民是与乔家大院类似的古民居建筑,全村绝大多数是这种古式民居,并保存得十分完好。丁村人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旧石器文化遗址,是一九五三年发掘出来的,国家在此建了博物馆。
从汾县往北四十多公里是临汾市,这里有祭祀尧帝的尧庙和规模宏大的尧庙广场,还有解放战争时时期的临汾战役纪念馆、纪念塔。在临汾城的中央,有保存完好年代久远的临汾古楼。再往北二十公里就是洪洞县,洪洞县的大槐树是历史是有名的明清大移民的见证物。“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据统计,历史上从这里移民个姓氏,迁移到十几个省几百个县市,现在生殖繁衍,己有上亿的人口。城内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监狱,现叫“苏三监狱”,明代名妓苏三曾在这里含冤入狱。“洪洞县里无好人”,这是苏三含冤后对洪洞人的怨言。
顺大运公路再往北,过霍州、灵石到介休。介休有历史名山——绵山,绵山有十大景区,每个景区都融山水、人文、古建于一体,是山西可与五台相比的风景名胜古迹区。这里有春秋晋国介子推携母隐居的介公公园,有唐太宗李世民与刘武周在雀鼠谷大战的古战场,还有15尊僧人圆寂坐化后的包骨真身。在离介休市西郊十五公里,有一个张壁古堡,它是集明堡暗道、寺庙、金墓于一体的古迹。特别是暗道长十华里,内中各种设施齐全,建于唐代。己有0年历史,在全国绝无仅有的。从介休顺大运公路走三十多公里,就到了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所在地——平遥古城。这座古城与云南丽江古城同属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是小桥流水,风光秀丽;而平遥古城则是古朴庄重,体现了比较鲜明的北方古城特色,近几年平遥古城的知名度是日趋提高,游客逐年增加,仅去年的门票收入就有0多万元,相关收入一个多亿。离平遥古城十公里有一座双林寺,是北齐时期的建筑,寺中各殿的彩塑,造型精美,色泽鲜艳,保存完好,有东方彩塑艺术宝库之称。
从平遥古城到国家历史名城祁县只相距几十公里,祁县有著名的明清金融街,有拍摄《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乔家大院;有现己辟为晋商博物馆的巨贾渠氏的故居渠家大院。从祁县顺大运公路走四十多公里就是太谷县。这里有古民居建筑三多堂博物馆,还有近代名人、国民党财政部长孔祥熙的故居。在榆次有中国第一民居之称的常家庄园,常家庄园占地面积60多万平方公里,己开发出12万平方公里,内有七八个大院,有家庙、书院和后花园,是我们所见到的大院中最具规模特色的一座。
从太谷过榆次就到了太原市。太原市郊有晋祠。这是一处集古代园林艺术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是后人为纪念周成王封弟于唐和晋国开国君主姬虞而建立的。寺内的周柏唐槐、难老泉、43尊仕女像,堪称“晋祠三绝”。太原市还有纯阳宫、崇善寺、双塔寺(又名永祥寺)都是值得一看的古建景点。从太原市再往北四百多公里,就到达了山西最北边的地级市——大同市。大同市郊25公里处有云岗石窟、善华寺及华严寺。
从太原市往东北方向走,就进入了五台山,这是一个世界知名的佛教圣地,也是旅游价值极高的风景名胜区。这里有我国最早的寺院——显通寺,有全国最大的寺庙群——台怀镇寺庙群。五台山现有寺庙47处,僧人0多人,且青黄两教同居一山,位居四大名山之首(其他几座佛教名山为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
从太原往东就是阳泉市。从阳泉市再走四十华里就进入了娘子关风景旅游区。娘子关是从华北进入山西的门户,也是我国的九大古关之一,;因唐代李世民的妹妹在此守关而得名。这里有北方最大的瀑布——“娘子关瀑布”;有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水上人家”。
从阳泉往北二十公里是盂县。这里有战国时期赵氏孤儿藏孤之地——藏山。这里山谷幽深、风景秀丽、庙宇林立,当地政府还建了春秋战国城,以同赵氏孤儿的史实配套,为游客提供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教育。从阳泉市往南二十五公里,是改革开放前全国农业的典型——大寨村。这里己成为昔阳县的一个风景旅游区,村里有文革前建立的窑洞式楼房,有陈永贵的故居。在虎头山上有陈永贵的墓地,从墓地到山下的台价,按其党令、年令和副总理任期年限修建。山上还有周恩来总理三到大寨的纪念亭、大寨展览馆。虎头山上现己是森林履盖、鸟语花香。在阳泉市郊的师脑山公园,还有抗日战争时期的百团大战纪念馆、纪念碑。百团大战是以阳泉为中心展开的,在此发生的对日军七天七夜的阻击战,对百团大战的整个战役的胜得起到了关健的作用。
从太原市往南,顺太原市到长治的公路到沁县再转武乡县,这里有八路军总部旧址,还有抗日战争纪念馆等革命遗址和纪念物。从临汾转车到吉县,再走四十公里就是壶口镇,这里是著名的壶口瀑布,是香港飞人柯受良汽车、吉县黄河娃驾驭摩托车飞越黄河的地方。黄河之水在这里形成三十多米高的飞瀑,其气势确实雄伟壮观。
以上只是我在山西两个月所走的地方。还有很多地方,如晋城的皇城相府、霍州的州府大堂、灵山的王家大院、临汾的小西天、大同的悬空寺、应县的木塔、交城的玄中寺、洪洞的广胜寺等从其历史年代,建筑的艺术特色都称得上是上品,可惜没有时间去了。山西还有一批以奇山秀水见长的风景旅游区,如晋城市五老山、晋城市的自然保护区、临汾的射姑山风景区、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石膏山风景区,吕梁地区的碛口风景区、北武当山风景名胜名、庞泉沟自然保区、忻州市的茅芽山自然保护区、大同市的恒山风景名胜区等,都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旅游价值。
山西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在黄河中部的河东大地,我们的祖先很早就休养生息的这块丰腴的土地上。从丁村人遗址和近期开发的一些遗址可以看出,当时的汾河流域土地肥沃,森林茂密,河流宽广,生活着旧时口器时代的古人类和许多动物。现在出土的有三颗古人类的牙齿、头盖骨和虎、狮、豹狼、象等目前北方己绝迹的野兽化石,我们的祖先就地这荒芜的环境里生死繁衍。在河东大地上,旧石器文化遗址之多,居全国之首。新石器文化遗址则随处可见。传说中的尧都平阳(今临汾市区)、舜都蒲板(今运城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均在今天的山西境内;三晋文化遍及全省。山西又是沟通匈奴、鲜卑、突厥、羯胡、契丹等北方民族文化的枢纽。俯拾即是的历史文物,是各民族相互融合中华民族形成史的见证。山西现有元代以前的木结构建筑余处,占全国现有总数的70%以上。古寺、古塔、古碑、石雕、彩塑、壁画遍及全省各地,其中最知名者如:我国三大石窟艺术之一的大同云岗石窟;中外闻名的芮城永乐宫元代壁画艺术和近代发现的稷山青龙山寺画;集宋、元、明、清彩塑艺术之大成的平遥双林寺彩塑;宋代彩塑珍品太原晋祠圣母殿侍女像;我中现存最早的木结构五台南祥寺大雄宝殿;佛教净土祖庙交城玄中寺;建筑惊险、奇特的北岳恒山悬空寺;全国武庙之冠解州关庙;国内首屈一指的七彩琉璃塔洪洞广胜寺飞虹塔。近年开发出来的,集中代表晋商文化的平遥古城明清街、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三多堂博物馆、常家花园等,这些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于一炉的民族瑰宝,是三晋历代人民留下的绚丽灿烂的文化遗产。因此,山西享有古代文化博物馆之誉。近几年,随着改革开发力度的加大,己经成为中国的旅游资源、旅游收入的大省。。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来三晋游览观光,寻根问祖。近几年,山西的每年旅游收入近亿,成为继山西煤炭产业之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三晋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创造这些历史阶段文化的山西人也同样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不少杰出的山西人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着历史阶段的进程,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如春秋时期的晋文公决战城濮,霸称中原;三国时期的关羽,诚信重义,高山仰止;北魏时期的孝文帝锐意改革,力促民族融合;唐代一代女皇武则天,续大唐盛世;诗人王维诗画相成,无愧为诗圣。罗贯中演绎《三国》,家喻户晓;宋代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以史为鉴教育后人;杨家将忠心耿耿,镇守边关,为世代军人楷模,近现代史上也有一大批伟人出自山西,如彭真、徐向前、薄一波等他们都为推进中国历史的进步作出了贡献。山西自古以来就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在闻古县裴柏村的裴氏家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家族之一,从汉至唐见于史书的宰相至郡守之官的有人,有59位大将军,还有一批杰出的人物如荀子、韩非、王勃、卫青、霍去病、郭子仪、柳公权、王昌龄、杨贵妃、狄仁杰、王之焕、白居易、关汉卿等出自三晋之地。他们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文学、历史和科学发展中都为中国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做出过杰出贡献。
深秋三晋之行,广泛接触了这里的政府官员,企业领导、个体商人,宾馆旅店饭店的老板服务人员,火车、汽车、出租车上的司乘人员,风景旅游点的导游和寺庙的僧人,还有三晋之地的战友、朋友,当然最多的是普通的民众,对三晋的人情风情、风俗习惯及佛教道教的起源、沿革和现状都有所了解,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积累,也升华了对人生的认识。
三晋历史悠久,传统文化积淀很深,国外和沿海开放的思维,商品经济的观念对这里的传统文化和为人处事方式影响还不是很大。山西人比较纯朴厚道,讲究传统道德,为人和善,乐于助人。二个多月来在公交车上和其他公共场所,还没有看到打架闹事的和小偷小摸的,但在公交车上主动让座,长途车的司乘人员为商贩带货(互不相识的人),主动为旅客提供多种方便的事时有所见。无论认识与否,人们在一起讨论问题,拉拉家常,都出语文明,礼貌客气,有谦谦君子、礼仪之邦的氛围。在当地人家里做客,那些礼节繁锁得让你吃不消,在丁村民居和乔家大院都有当地的民俗展览。现在的三晋农村,仍然沿袭着那一套传统的习俗,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出都具有传统文化的风雅。
三晋之地的生活习惯与我这个来自鱼米之乡的人相去甚远,这里以面食为主,主在品种是面、饼、馍、饺……面食有百种之多,我了解到的,面条有拉面、剔面、刀削面、热干面、什锦面、鸡蛋面、排骨面、煎蛋面、打卤面、炸酱面、蛋奶面、油面、红面、刀拨面等;饼类有烙饼、油饼、肉饼、酥饼;饺子有汤饺、煎饺、锅贴等;镆和包子类有大小不等。各种面粉,各种馅的包子,面食还有猫耳朵、烤姥姥、擦尖、馄饨、炒不烂等。我参观过山西的一个馍艺展,馍己经作为山西民间的工艺品,堂而皇之地走上了览台和居家、殿堂的收藏柜,它能做出各种人物、器物的图案,通过蒸熟上色,可以长期保存和作为工艺品馈赠,堪称山西一绝。山西人特喜欢面食,而且食量很大,可以餐餐、天天吃,乐此不疲,我这个饭量较大的南方人都不得自愧不如。与此相适应的,山西的面馆、饺子馆包子馆、羊肉泡馍馆却特别多。山西人把精美的面食当礼品送人,如做好的馍、饼等。在沁源战友家,战友的夫人把当地的一种空心饼当做特产,在我走时,专门送了我一大包,可惜我吃不惯,但又盛情难却,只好将其带到太原送人了。
山西人爱吃醋是出了名的,“久在山西住,哪能不吃醋”。醋有杀菌、去毒、消食等作用。山西的清徐、陵川、榆次、壶关等地都是享誉国内的陈醋之乡,清徐还建有规模宏大的醋文化博物馆。益源庆集团、水塔集团是山西生产陈醋的老牌企业。过去有一个笑话,说阎锡山有一批山西兵,每人一杆枪,一个醋瓶子,在打仗前要发烟土、陈醋,以提高战斗力。在山西亲友之间送礼也送醋。记得我在部队时,几个山西的战友探亲归队,总要千里迢迢的带回几瓶送给我。在山西的餐馆就餐,首先要给老板讲清楚,“不要放醋”,不然端出来的菜是酸汤,根本无法进口。
山西人爱吃凉菜,无论春夏秋冬,餐馆的柜台上总是摆着三五个凉菜,有些出售凉爽菜的小摊上还有几十种凉菜,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但也有一些不卫生的地方,在风沙弥漫的大街小巷也摆着一些凉菜摊子,风沙吹在无遮无盖的凉菜上,仍有一些人坐在摊边,喝着啤酒,吃着沾上了灰沙的凉菜,惬意得很!
山西的居民特点在历史上以几个大院为代表。这些大院,它基础扎实,墙体厚实,能经得住几百年风雨,又精雕细刻,描龙画凤,体现了一种古建筑的艺术风格。现代民居在沿袭这种风格的同时又有发展。现在农村建房墙体和基础依然打得非常扎实,都是依山取石,用大石块打基础,用大青砖砌墙,独门大院,留有天井,建成一种四合院的形式,一般不开后门。特别注意门脸的庄重与艺术。他们认为住居的门脸体现着主人的脸面,体现着主人的财富、地位和尊严。如海鑫公司李老板家的门脸是古代牌仿式的,高大、宽敞、森严。一般人家的住居的门脸都与前屋屋顶差不多高,宽大扎实,木制和铁制大门,门柱的地面都用大理石砌面,周围雕龙画风,有的还有一对石狮守门,门脸的上方横额写着三五个吉祥的字,如“紫气东来”“财源广进”“合家欢”等字样。一般的民居建造下来,按面积算,造价是南方民居的两倍。
山西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特别是国家重视西部开发后,加大了投资,修建了贯通南北的大运高等级公路,并且有几段正在建高速。从省城太原经娘子关到石家庄的大石高速;从太原到五台山的太五高速;从内蒙古自治区进入忻州、吕梁、临汾、运城境内与大运公路平行的省级高等级公路;从太原到长治、晋城的国道。还有两条铁路干线贯通南北,形成了东西南北网状的铁路公路干线,基本上做到了村村通公路,地市通铁路,交通十分便利。特别是坐长途公共汽车,车次多,招手即停(很多时候不招手也停),票价也比较便宜,但很大的问题是管理不好。其一,车到终点无准时,即使是从车站开出来的车是正点,但一出门就是司机说了算。无论是否是高速公路,一路上下客。有时出站等客,一等就是个把小时,要在山西坐公共汽车定时办事是很困难的。其二,是逢车必超,全国对营运车辆抓定员、罚超载,在山西看不到行动,哪怕是节假日也是如此。无论大巴还是依维柯,还是普通的中巴、小巴车,旅客要把加座坐满,直到车上的人挤不动为止。有一次。我从沁源到太原,一辆依维柯定员二十几人,结果超员了10人。车在悬崖绝壁的太行山上行驶,坐在车上使人提心吊胆,如坐针毡。但司机和村地乘客却习以为常。我估计山西的交通事故在全国可能是最多的。其三,票价没有定数。站台雨棚内和站外不一样,熟人和生人不一样,讲价和不讲价不一样。就像自由市场上卖小菜的。其四,车上卫生条件差。无论是什么车,一般不开空调,都是敞着窗户跑,路上吹得乘客满身是尘土,车内的靠背上到处是灰尘和油渍,再干净的衣服一坐上去就会变颜色。其五,服务质量差,司乘人员拉客是停车等待,热情招呼、花言巧语,但只要上车交了钱后就大不同了。从太原开往各地的大巴车、依维柯,也不像南方那样发饮料供开水、发报纸,甚至供午餐。这里连坐长途车上厕所都不方便,有时乘客要上厕所需叫数次才停车。时有拉客骗人的情况。有一次我从永济到运城,坐高速的车只要40分钟,但绕道要半个小时。一个中巴司机告诉我,两边的车到站的时间都不得差不多,就坐我的车。我听他的话,结果上他的车以后,走走停停,路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运城,耽误了从到运城到候马的汽车,只好深夜坐到候马的汽车返回。好在山西人对这种情况早己习己为常。依我看,山西省交通厅应该派人到南方省份考察学习。经济要发展,交通要先行。这种落后的交通管理状况,肯定会制约山西经济的发展。
俗话说,人是衣裳马是鞍,人必须讲究衣着修饰。但我觉提山西人对衣着不是很讲究,特别是县市以下的农村,绝大多数还是传统的服饰,赶不上时代的潮流。就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衣着华丽、干净时髦的也不是很多。我想这是与经济条件和卫生环境有关,但很重要的是与人的思想观念与审美素质有关,就是在太原市这样的省城,也随处可见穿着传统、衣服破旧的农民在高雅的店堂里行走,这是在南方大都市难见到的。在农村,绝大部分是穿深色的传统服装,穿着整洁的不多,这种状况只能随着西部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存环境的进一步改善而有所改变。
两个多月的三晋之行,了解它作为中华民族发源地的辉煌历史的灿烂文化,也了解了山西省的各级政府、人民在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发展晋商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潮流中再创辉煌的雄心壮志。据我了解,山西省的决策者们正着力招商引资,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投入,努力打好张牌,一是煤炭,建资源大省;二是旅游,建文化大省。把山西的现代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目前各个旅游景点正在投巨资抓紧整修,改善硬、软环境,打造精品名牌,吸引客商及游客。如我所见到的永济黄河铁牛、普救寺,兴绛龙兴寺、随代花园、文庙,夏县禹王城,临汾尧庙及尧庙广场,介休绵山、张壁古堡、平遥古城,五台山等都在大兴土木进行维修、扩建广场、设立公交线、培训导游,并通过多种传媒,大力宣传品牌。我想不久的将来,山西的旅游业会更快地发展,山西建文化大省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山西各地还有一个好的做法,每个县市差不多都有一个广场,有的还是投巨资修建的,十分美观气派。如我所见到的闻喜县、候马市、河津市、临汾市等,在夏秋两季,这些广场都有文艺演出活动,都是市政府免费组织的。市民们在休闲、纳凉的同时,也有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山西省各地的夜生活也比较丰富,歌厅、午厅、保龄球、茶吧、氧吧、桑拿淋浴、美容美发、洗脚按摩,应有尽有,能充分地满足各个层次、多种人群、多方面的休闲消遣的要求,特别是几个地市级城市的夜晚,到处是灯红酒绿、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但在开放的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南方城市的黄赌毒现象这里也比较普遍,在歌厅,有桑拿浴的地方也有全方位服务的性工作者,特别是在太原市的几个大歌厅,有几百个小姐,不少是做特殊服务的,在宾馆住房,往往被电话吵醒。本来是到美容店修修脚或者洗个头,不小心遇上小姐要给你做特殊服务。太原市过去是全国色情服务项目比较多的城市,虽然经过整治,仍十普遍,本来经过改革开放,人们对这类事情都有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但物极必反,光有阶段性地整治不行,需在象西方国家那样,把打击和疏导结合起来,控制在一定的法规范围之内。
据我了解,山西的决策者们在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上也做了不少文章,利用全省煤炭、到运城盐池,优质醋、酒和红枣、核桃、苹果等资源,上大项目,搞深加工,利用资源优势吸引外资,随着这些项目的投产,会促进山西的经济进一步的发展。
三晋之行,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轻松地畅游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也是第一次认真地观察、阅读、思考一些历史和现实问题,特别是如此细致地大量一观看文物古迹、古代建筑和碑林石刻、山水风光,实在是一种人生的享受。在这段时间每天都要在走十多里路,身体瘦了十多斤,但增强了体质和耐力,丰富了个人的知识和阅历。
感谢了,给我提供食宿方便,给予我丰富知识和精神享受的三晋人民。
(.11于山西太原)
(注:作者为原铁道兵第44团干部股干事。转业后曾任潜江市王场镇镇长、市电子冶金机械工业局局长。现任广东某企业董事长)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xw/2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