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欣赏不老的记忆

退休了,时空变得宽松了。人老了,缅想怀旧更浓了。

有限之年,琢磨着料理一番工作中留下的丁点痕迹。捣鼓来捣鼓去,那些在对越自卫还击战前线采写拍摄的文儿图儿,总在眼前晃悠,勾起了心中不老的记忆。

记忆没有开关,如影随行。记忆影子,意味着追溯时光。年12月18日,中央军委会议认为:越南当局,猖狂反华,不断武装侵犯我国边境。孰可忍,孰不可忍。决定进行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明确我军战役决心为:以多击少,牛刀杀鸡,东西两线,有限时间,有限纵深,集中兵力,迂回包围,速战速决,歼敌速回。命令部队进行战前战术准备。那时的我还在广西河池军分区服役。战争的一时急需,被广西军区抽调到边防某团执行战前准备任务。遵照军区首长指示,用一个月时间,为该团在中越边境垮域三个市、县布防的22个营、连执勤点上的每个指战员拍一张半身头像。军中无戏言,命令硬道理。我们马不停蹄,焚膏继晷,柺腹从公,日复一日,简单的动作重复做,重复的动作坚持做。终于如期、如数、如质、如愿完成了任务。每当我们把嗮印好的像片送到指战员们的手中时,从那种愉悦的、聚思的原生态脸谱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深知这张照片的内涵里意味着什么;他们珍惜这张照片对他们家人和未来念想有多么重要;他们更懂得,这张照片在一个政治口号固化的社会语态中,视作为谁付出,为什么付出的一份贵重礼物。

任务完成后,在边防某招待所吃完了年大年三十的年饭。军区首长指示,要求我们被抽调来的同志,尽快赶回原单位,抓紧时间处理好该处理的事情。我们预感到战争将不久会打响。于是乎,我电告在湖南茶陵县的妻子即时来部队省亲。爱人带着刚五个月大的女儿急急地来到了身边。才团聚了五天,参战命令就下来了。军分区的1、2、3、4号首长到家里来了。他们是来送我上战场、送爱人和女儿回家乡的。生离死别的夫妻慰语,稚子无忧的婴颜笑容,只有那个时候,才能舔尝到它那五味杂陈、难以言表的心境味蕾。

告别了分区首长和亲人,一路奔赴战场。吉普车喘着粗气,终于在年2月16日深夜,赶到了边防某团前沿指挥所。团政治部主任对我说:“部队已进入阵地待命,你现在上不去了,等战斗打响后再上去吧”。并安排团新闻干事和一名小车司机与我编为一个战斗小组。负责新闻摄影报道。指挥所里的人都在期待团长的命令。当时钟指到2月17日凌晨4时30分时,团长终于接上级命令“开炮”。就在这一刻,集结在中越边境公里边防线上的中国军队,以9个军、29个步兵师、两个炮兵师、两个高炮师,约56万兵力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对越南6个省、11个县发起了猛烈攻击。刹时间,万炮齐发。遍身红透了的弹头,奋不顾身地朝着各自的命靶飞扑过去,碰撞的火光把拂晓的天空鱼肚白映得一片彤红。越军以6个步兵师、16个地方团、4个炮兵团,约10万多兵力,采取以退为攻的战术应战。战争就此拉开了序幕。

我们战斗小组出发了。采访报道的第一站,是被越军侵占的我国领土“蒲念岭”收复的情景。“浦念岭”位于我国南大门“友谊关的右前方,是护卫“友谊关”的前哨阵地。吉普车在“友谊关”的山脚下停住了。我们急忙向“友谊关”山头上的阵地攀爬。当爬到半山腰时,碰上了送饭回防的炊事员。他颤惊地说:“不好了,我们部队被打散了,不知道牺牲了多少战友”。这个坏消息,对我这个第一次上战场的人来说,无疑添加了几分害怕。所谓老兵练技、新兵练胆,此时体验千真万确。我们终于进入了阵地,只见敌我双方用高射机枪打平射,不停地吼叫着,子弹雨点般地飞来飞去,在“友谊关”与“浦念岭”的山间上架起了座座火桥。我顺着阵地指挥员手指的方向望去,在谷底,部队正组织向“浦念岭”上的敌人发起攻击。他告诉我:在这之前,我方部队在三辆坦克的掩护下,向越军发起进攻。由于对地形缺乏深度了解,坦克前进还不多远,其中的两辆陷进了湴湖泥潭,另一辆被卡在山坡上的沟坎中不能前行。步兵瞬间散开了,只好各自找掩体,战斗一时失利。没了坦克做掩护,部队只好重新收拢,拟定新的作战方案,组织强攻。噢,我明白了,刚才炊事员所说的就是这一幕。我用镜头扫描部队进攻的场景。只见越军暗堡猛烈的火力把进攻的部队给压了回来。尔后,我方又组织了几次强攻都未能成功。战士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了,后续部队前进通道受阻。在这紧急关头,只见一名战士手拿爆破筒,迅速跃起,一会儿侧身跃进,一会儿匍匐前进,很快接近了敌堡,将爆破筒塞了进去。当他正要拉火时,敌人把爆破筒推了出来。他立即又把爆破筒塞了进去,敌人又猛然把它推了出来。他迅速捡起爆破筒先拉了火,然后把这个嗤嗤冒烟的爆破筒使劲地第三次塞进了暗堡。在爆炸的瞬间,他闪电般地往下一滚,只听一声巨响,暗堡飞上了天。前进的通道打开了,部队冲上去了,战斗胜利了。“浦念岭”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我们战斗小组随部队冲上了“浦念岭”。采访拍摄之隙,鸟瞰雄屏于山峦之间的“友谊关”。它承载着历史沧桑的积淀,见证了中越友谊的过程。据有关资料记载:“友谊关”在明洪武时期称“镇南关”,为我国九大名关之一。年中法战争,冯子才打败法军,“镇南关”大捷蜚声海外。年,广西省委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改为“睦南关”;年为抗美援越,“同志加兄弟”,又改为“友谊关”,并由陈毅元帅题写了关名。关前重峦叠嶂,绵延不断。中越公路穿关而出,沿“浦念岭”山脚蛇行,又蜿蜒远去同登、谅山。关隘右侧的金鸡山,海拔米,在万千沟壑中兀然而立。山顶有清朝时期据险高筑的古炮台,又有现代的我军雷达观测站。极目远望,众览群山小,万物眼底收。任凭越军飞机高低空起飞都逃脱不了雷达兵的眼睛。关隘左侧是中越铁路。抗美援越时期,我国源源不断、印有中国制造字样的援越物资,就是在这里由宽轨换乘窄轨,运往越南国内。现如今,越南当局忘恩负义,占我领土,扰我边境,罪应当诛。

突然,“嘭”的一声,越军打过来的炮弹在我拍摄附近炸开了,把拍照的战士炸伤了。我们护送伤员回到21连指挥所,连长叫我医院。医院时,又听到21连连长被越军炮弹炸伤的消息。一时,我被惊呆了。为什么越军的炮火追着我们打?后来才晓得,越军专挑小车打,认为车上坐的是大官。这真是牛头不对马嘴,叫人哭笑不得。看来,越军高抬了我这个无名“土记者”。

部队稍作休整,进行了战斗总结,表彰了那位英勇炸碉堡的战士,并批准其火线人党。他就是边防某团21连新战士杨朝芬。我立即把他的事迹写成了一篇题为“三送爆破筒”的新闻短讯,电话发稿给解放军报社。解放军报社于2月23日,将标题改为“活着的黄继光——杨朝芬”予以发表。这篇短讯,使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它竟成为我国、我军新闻媒体第一篇向全世界公开报道我军对越自卫还击战中英雄模范人物的新闻。被人民日报评为年度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的六篇之首;被解放军报评为年度全军十条好新闻之一,被国家教委列人中师教材范文。战士杨朝芬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荣立一等功。

杨朝芬的故事,实际上就是进攻方的战例。对越自卫还击战,我军是进攻方,象杨朝芬这样的进攻型战例不胜枚举。如果说进攻方的进攻型战例是战史中的瑰宝,那么,进攻方的防御型战例就更为珍贵。我采访过的板兰地区高地保卫战,是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仅有的一例防御型战例。2月24至25日,越军一个营的兵力入侵广西宁民县板兰公社5公里,烧毁16个村庄,打死打伤我边民多人、牲畜不计其数。并向我边防某团二连发起进攻。该连是驻防板兰地区唯一的一支部队,分为三部分沿板兰公路成s型布防。连指挥所驻守高地。

一名副连长带一个排驻守高地,一个排长带一个班驻守在作为前沿阵地的无名高地。越军首先对我无名高地发起进攻。因寡不敌众,我方撤回高地固守。越军发现我部兵力不多,企图消灭二连。他们采用牵制高地主力、集中兵力猛攻高地战术。高地的指战员们,在敌人数倍于我的劣势下,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先后打退了敌人的10次冲锋。这其间,副连长多处负伤,生命垂危,他命令排长代理指挥;可不久,排长也壮烈牺牲。阵地上几乎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又无指挥员,处境危笃。而高地的战士们被敌人火力压制无法驰援。连长曾多次向上级首长报告战况,请求支援。可是,广西军区的主力部队都部署在“友谊关”方向,远水解不了近渴。不过,当时还有一支部队距高地只一山之隔,然而这支部队属广州军区某部侦察连。广西军区无权调动,只好向广州军司令员许世友总指挥报告,请求调动该侦察连支援高地。这厢还在请示,那厢敌人又发起了进攻。在这千钧一发之时,一个战士蓦地站起来,大声喊道:“我是共产党员、二班长陈少烈,现在大家听我指挥,三人一组,清点弹药,检查刺刀,放近距离,准备肉搏,誓与阵地共存亡。”当敌人逼近阵地前沿时,他带头跳出战壕,端起冲锋枪一阵急扫。战士们跟着跳出战壕,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恰在此危急关头,某部侦察连驰援上来了。最后打退了敌人的11次冲锋,夺取了阵地防御战的胜利。在清理战场时,竟发现一个奇迹:班长陈少烈的冲锋枪托被打掉了一半,胸前挂着的三个冲锋枪弹夹从侧面穿了两个洞,可他却毫发无损。我们以《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题组稿,解放军报给予了报道。广西边防部队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荣立一等功。

2月25日,我随大部队赶往板兰二连。一路上,各友军的军车拖着各种各样的军械和荷枪实弹的战士,俨如鲶鱼咬尾成群结队的有序前进。滚滚车轮把沙石路面的尘埃卷起抛向空中。太阳给遮住了,天空变成了灰黄色,能见度极低。坐在车上的战士们被灰尘夹着尾气浓浓的混合味呛得直想吐。我们只好戴上防毒面具,以保持头脑清醒。傍晚时分,到达了目的地。人山人海的部队战士,都挤在一条不是很宽的山沟里,沿着小江的两岸埋锅造饭。互不相识的战士,打破建制乱吃饭也无人管。我想,假若此时有越军混进来。再放几发炮弹,那我军就惨啦。真还应验,晚上,越军真的放炮过来了。那时团政治部主任正在召集会议,部署工作。开会之前,为了不因灯光而暴露目标,我们用棉被把会议室的窗户捂的严严的。突然,“嗖、嗖”的声音呼啸而来。“嘭”的一声在营房附近炸开了。与会人员夺门而出,一个劲儿地往后山上窜。天空一片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大家摸索着窜到了一个山坡上,脚还未站稳,冷不丁又一个劲儿的往下滑,掉进了山谷的水沟里,泡得一身水淋淋的。惊吓伴着冷水浇身,使人全身发抖。哆嗦着连说话都结结巴巴的。第二天清早,大家不约而同来到昨晚逃生的地方。一看,傻眼了。这山坡虽然不高,却很陡峭,而且荆棘杂草丛生。大家都不相信自己是从这样的地方滑下去的。

趁领导还没有安排工作的时候,我一个人跑去拍摄昨晚越军炮弹爆炸的现场,没想到被一群解放军战士迂回包围了。我猜想是误会了,若无其事地仍然拍我的照。一个提着手枪的干部朝我走来,双方出示了证件,诠释了自我。原来他们隶属于第50军,是从四川调来,昨晚刚到的增防部队。这地方既是我团的管区,又是他们的防区。我俩涣然冰释,会心一笑。

早饭后,我随领导上了高地。一眼望去,满目苍夷。被越军炮火烧毁的树木、烧焦的泥土,黑乎乎的一片,好端端的一块土地被糟蹋的七零八落。在阵地前沿,被我方击毙的68具越军尸体还未来得及掩埋,一个个光着脚,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打仗不穿鞋,为什么?是个谜。随后,我们又视察了被越军烧毁的16个村庄。遭破坏的程度,惨不忍睹。越军逐家进行了掠抢,并把各家装盐的罐子扣摔在房屋大门口的中央。这是啥意思?是个谜。越军还把打死的牲畜,都肢解为五大块,在村子里到处乱丢。蚊蝇飞舞,臭气熏天。牲畜都打死了,干吗还要“五马分尸”呢?是个谜。这些个谜面直到战争结束也未揭开谜底。

俗语说:“时事造英雄”。对越自卫还击战造就了大批战斗英雄,成前上万个参战人员立功受奖。正因为有这样一大批优秀儿女,使战争预期得以完满实现。这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骄傲,也是对我国自年中印战争以来,部队建设、国防力量的一次检阅和展示。

同时,有力地印证了我国奉行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一贯立场。充分显示了我国有能力、有实力保卫领土主权,随时教训肆意挑衅的入侵者,并最后取得胜利。3月5日,新华社奉我中央政府之命发布声明:“中国边防部队自2月17日起,被迫自卫还击,现已达到目的。中国政府宣布,自年3月5日起,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全面撤回中国境内”。到3月15日22点20分,最后一辆军车回到中国领土。历时一个月的自卫还击战宣告结束。3月26日,中共中央、人大常委会、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广西云南边防部队、民兵和支前民工发出慰问信。并派出以王震为团长的广西方向和以方毅为团长的云南方向的中央慰问团。从3月18日至4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广西军区、广西边防部队、中央慰问团先后分别召开了庆功、慰问大会,庆祝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胜利,慰问胜利归来的参战人员,表彰了一批英模人物。并组织参观了由广西边防部队举办的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图片展览。从战前准备到战地报道再到战后展览图片的制作,我也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使命。

世事总是那样的阴阳轮回。年7月,我作为茶陵县人民政府委派驻广西北海市办事处主任,有机会到凭祥市当年自卫还击战时曾经生活工作过的边防某团所在地谋事,甚喜甚慰,思绪连篇。我重访了“友谊关”,遥望了“浦念岭”,并出关到了越南的同登县。来到了当年以胜利者的姿态站立过的同登火车站。回思那时拍摄的情景,到处都是断壁残垣和炸飞的人畜肢体。被拆卸的铁轨和缴获的标有“中国制造”、“中国援助”字样的物资一车又一车运回国内,一车接一车的炸药又运进了同登,用于执行炸毁除民房以外的一切公共设施的命令。而如今的同登又是这样的平静。

离开了同登县城,来到了使我魂牵梦绕的烈士墓地。这个墓地在开始选址动工之初,部队首长就叫我来拍照。我拍了民工拉着笔直的绳子,按照规定的距离挖掘的一个个墓穴;拍了木工师傅削制的一根根不很精致的木质墓碑桩;拍了后勤人员拖来的一箱箱崭新的军服和棉被,还拍了厂家送来的一捆捆棺材的替代品——特制塑料袋……后来,我又先后来过几次,都是为战斗中牺牲的英烈们下葬时拍照。其中有三位烈士死的很特殊。虽然我现在记不清他们的名字和墓碑号,但所见所闻的牺牲过程印象难忘。一位是19连连长因胜利的喜悦而放松警惕遭冷枪毙命。那天他们连担任主攻,反复强攻多次长达6个小时却未成功,牺牲了不少战士。团长急红了眼,命令全团所有炮火集中,对准目标倾射了每平方米面积3发的炮弹,摧毁了敌人阵地上的工事,19连终于攻击成功。连长一时高兴,举着手枪站在战壕上高喊:“我们胜利了,我们胜利了”。却不幸被冷枪击中左眼,当场牺牲。安葬时,双手还一直举着,扳都扳不下来,只好用衣服裹着身体放置墓穴。另一位是名新战士,是被越军女色吓着而遭杀害的。那天他随部队端掉了敌人的一个连队,突然从敌连部跑出来几个赤身裸体的女人,吓得这个战士不知所措,一个劲儿的叫着:“连长怎么办”?还未等连长回话,这帮女人就开了枪,战士倒下了。连长即刻命令机枪扫射,并用火焰喷射器把女尸烧得面目全非。据说,这些女人是越南随军妓女。越军编制配有随军妓女,是专门用来奖励和慰问有功人员,借以提高所谓部队战斗力。还有一名老战士是为了执行我军纪律而遭一个越南老太婆枪杀的。那天,他随部队奔袭同登,途中遇到一位越南老太婆带着一个小孩,老人的腿受了伤。好心的战士主动上前搀扶送她回家,并一路给她宣讲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他把老太婆送到家转身追赶部队时,老太婆进屋操起一杆枪朝这位战士后背就是一梭子。在战争时期,越南实行全民皆兵,他们利用我军严明纪律的传统,采取伪装、蒙骗的手段杀害了我不少战士。残酷的现实告诫了部队,在以后的战场上对凡不举手投降的越南人,不论男女老少,一律格杀勿论。

一阵鞭炮声把我从痛苦的记忆和思念中唤醒。原来是有人在祭奠烈士的亡灵。我环视四周,墓地大变了样。矮小的松柏长得刚劲挺拔,葱茏苍翠;木质的墓碑桩换成了大理石;黄泥土冢鑲成了一排排整齐肃穆的水泥墓堆,就像大礼堂的排排座椅,仿佛烈士们就坐在那儿听课赏戏。我向他们三鞠躬,嘴里喃喃地说:“战友们,离开这座世外桃源,快快投胎转世吧”。

中越边贸市场是我行程的最后一站。它建在离“友谊关”不远的一个山坳里。因“友谊关”自年闭关至年重新开关还不久时日,故市场显得有些杂乱欠规划。占地面积不宽,规模也不是很大,房子都是临时搭建的。但交易的商品却是琳琅满目。有各式各样的海龟,各式各样的宠物犬,各式各样的热带雨林气候产出的瓜果花卉等等。做生意的人流来往穿梭,络绎不绝。招徕顾客的吆喝声、讨价还价的啁哳声,不绝于耳。市面场景热闹非凡。人们欢声笑语,全然忘却了这里曾经有过的战争。个个赍志通过跋山涉水的方式,把命运逼仄变成通衢,成为发展中越边贸的天使。我想,我将成为什么呢?

(来源:犀城墨雅阁)

声明: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作者。

投稿邮箱:weimenhu

chaling.gov.cn

你的







































骨肽注射液说明书
全国白癜风爱心大使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xw/29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