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市级非遗名录红水河祭祀习俗
红水河祭祀习俗是指红水河两岸方圆百里的民众每年自发组织的祭拜红水河仪式,以求风调雨顺、减免洪荒、四季平安的传统习俗。祭祀习俗一般在每年雨季洪水来临之前的壮族“三月三”期间举行,红水河沿岸周边县的部分群众均纷纷自发、慕名前来参加祭拜,仪式形成了万人祭河的壮观民俗活动,也成为了大化瑶族自治县一张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民俗文化名片。
红水河流经大化县境内多公里,是大化的母亲河,是大化各族人民的生命之河和精神依托。古老的红水河曾是一条水流端急水患不绝之河,自有文字记载的年嘉庆年间以来,沿河居民在每年雨季之前,均习惯性地祭拜红水河“河神”,以求风调雨顺、减免洪荒、四季平安。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红水河进行阶梯式开发,县内建成了大化、岩滩两座大型水电站,给沿河民众带来了平安,带来了福利。高坝出平湖,昔日浑浊褐红的河水变得碧波荡漾,两岸山青水秀,美不胜收。现在的“红水河”已名不符实,但古老的祭河仪式仍年复一年延续保存了下来。
祭河习俗主要有“开祭(请河神)、恭祭(敬河神)、恩祭(送河神)、乐舞祭(民间民俗表演)”等四个固定环节。经过历代传承人的不断继承和传扬,仍一直保存着传统的祭祀仪式流程,每个环节都体现着强烈的神圣仪式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达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情。
祭河习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起着不同的文化作用。随着文化和旅游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大化现在的祭河仪式,在保留传统规定动作套路的前提下,在尊重广大人民大众历史意愿的基础上,正紧跟时代步伐,进一步融入新时代的新思想、新内容、新要求,不断地汇集凝聚力,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河池乃至广西独一无二的大化“祭河仪式”活动,在推动红水河流域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上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已开始成为大化文化旅游产业中游客渴望亲历互动的一项重要行程,逐渐体现出新的社会经济价值。
总监审:覃继虎
监审:覃文军
编辑:韦承松
阅读推荐
北部湾港务集团领导到大化调研
杨龙文:戒骄戒躁不懈怠不松懈强化整顿落实落细落地
杨龙文: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直面问题主动出击
杨龙文:主动入位主动作为全力推动产业扶贫和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
大化胜利村正走向胜利
今日头条
大化让贫困户居富地住好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xw/73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