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日记罗城美食白糕菜包难以抗拒的小

白癜风患者能否服用复方斑蝥酊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40114/4326443.html
导语

河池罗城,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独特的环境气候与地理优势,为优质米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说,那里大米煮出的米饭,柔软可口,浓香扑鼻。今天的故事,跟米有关。

吃°货°日°记LIFESTYLE

河池人喜欢将“河池”戏称为“喝吃”,

可见美食地位之重。

民以食为天,食以米为上,

来到河池,你绝对无法拒绝品尝这里有关米的美食。

记者谭丽娜:

天龙泉寻找有故事的美食,在河池罗城,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想吃饱饭,黄金龙岸。由此可见,当地人对这里盛产的主食,米,用情极深。

罗城的米,得益于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米粒饱满,煮出来的米饭,柔软清香。66岁的罗城人朱阿姨,是罗城出名的烹米高手,她最擅长将优质白米,幻化成更香软嫩滑的白糕。本地的大米,用水洗干净,泡五个钟头,就可以打浆了。

打成米浆,需要加入适量的水,放盐调味,再放菜油,防止黏糊。舀一勺米浆,洒在蒸笼里,铺平成片状,盖上锅盖,大约10分钟左右,第一层米浆蒸熟,即可舀第二勺米浆铺上,继续蒸熟。层层叠加,一般需要蒸大约30层才算制作完成,算下来,至少五个多小时。不能离开灶台,它考验手艺人的耐心,也承载罗城人难以忘怀的味道。

直接端碗在小摊前站着吃,打包带走。白糕食用方便,是很多罗城人必不可少的早餐。至于白糕在当地出现了多久,朱阿姨不确定,因为爱吃,她的手艺是从隔壁家老奶奶那里学来的。后来靠着卖白糕为生,算下来也有三十多年了。

罗城白糕手艺人朱红妹:

每天凌晨4点多,黑黑的,我打浆回来,就烧火来蒸了,起码蒸到上午11、12点,1点我就推出去卖。我做的白糕,不够卖的,学校小孩,现在是托儿所,都要我的白糕。

朱阿姨制作白糕,以前是为了养家糊口,拉扯孩子长大。现在,朱阿姨不需要这么辛苦的每天出摊卖白糕了,但偶尔还是喜欢做点来自己尝尝,回味过去的时光;做给归来的游子尝尝,用乡味滋养他们的乡情。

白糕,对老人和孩子有着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它将米的柔软发挥得淋漓尽致,无需牙齿费力咀嚼,便能尽情享受美味。而朱阿姨的小姑子,有着二十多年美食经验的梅姐,也有一套将米转化成美食的本领。这种美食名叫菜包,制作它,少不了当地盛产的一种绿色植物。

罗城美食达人赖秀梅:

本地话说,这是牛耳菜,又有个名字叫牛皮菜,做菜包之前,必须要焯水。

新鲜的牛皮菜用热水泡软后,即可用来包裹食物。做菜包的时候,老乡会准备好香菇、木耳、猪肉等食材,切碎炒熟,混入蒸熟的糯米饭内,再撒上嫩葱花,猪油,拌匀。

罗城美食达人赖秀梅:

冷了,它就不结团了,不好包了,必须要趁现在热的时候好包,必须要这么多人来做,现在我们手很烫的。

糯米中添加的猪油,能让味道更润滑丰厚,但如果温度降低,猪油结成块,难以随意揉搓成团,而掺在糯米里的花生米,也会加快糯米团散开的速度,所以,制作菜包,需要多人合作,搓团,包裹叶子,然后入锅蒸熟。据说,菜包是六十年代困难时期,艰苦条件下的产物,当时是用野菜包制而成。如今,制作菜包的配料略有改动,变得更丰富可口,却改变不了,难以忘怀的家乡味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xw/797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