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市青少年法治教育结硕果全市3年来实
新纪录见证新成效
全市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连续3年大幅度下降;3年来,11个县(区)实现了校园零犯罪,示范校园的学生实现了“零犯罪”纪录。这是河池市开展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带来的新成效。
近年来,河池市委政法委、法学会创新工作思路,推行“办好一个少年模拟法庭、建立一条法治教育长廊、建好一间法制宣传教室、成立一个法治巡回宣讲团”等“四个一”工作模式,深入开展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创建活动,让青少年在法治阳光下健康成长。
今天上课不一样
“学法守法要从小,公平正义就是好,争做守法好少年,社会把我当个宝。”今年11月15日14时,南丹县第一小学全校上法治大课。台下,全校师生及家长聚精会神;台上,40多名身着白裤瑶服饰的小学生动情演绎当天的新课题——儿歌《今天上课不一样》、小品《珍爱生命远离溺水伤害》等。
校长岑丹玲介绍说,该校是河池市最早的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为让法治观念入脑入心,学校规定每个学期至少举行3场以上法治大课,让学生以山歌、小品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上课期间,所有学生在自剪的心形纸上写下学法心愿,贴在心愿墙上。
“我的愿望是法制学习走进课堂,暴力现象一扫光。”在五年级学生韦晓媛的引领下,我们来到操场边的心愿墙,只见五颜六色的小纸条上写满了行行小字。
该校创建示范基地后,法治教学有了新标准,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有歌舞表演、法制长廊、模拟法庭、书画展示、演讲征文比赛、观看光碟影片等,丰富多彩。分众化、互动化、游戏化的法治教育模式,让学生受益匪浅。
家长韦仕方说,他和孩子一起参加了几堂法治课,授课方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有禁毒的、反邪教的、安全教育的,自己也懂得了不少法律常识,这个基地很管用。
目前,河池市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已建成36个。3年来,在示范基地的教育带动下,全市涉及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连续大幅度下降,11个县(区)实现了校园零犯罪,示范校园的学生实现了“零犯罪”纪录。
法进校园润物无声
年11月16日上午,金城江区河池镇红七中学校园内欢歌笑语,一场广西检察机关“法治进校园活动”正在这里举行,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及河池市政法委的领导与学生面对面开展法治教育。
河池市政法委还经常组织法治巡回宣讲团,通过法治教育讲堂给广大师生宣法普法。宣讲团讲师结合自身的政法工作经验,从青少年学生易沾染不良习气、易受诱惑的实际入手,讲述学生从自我做起、对自己严格要求的重要性;针对当前在校学生中极易发生的校园欺凌、敲诈勒索、打架斗殴、偷窃、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逐一剖析原因,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为他们敲响法律警钟。
让墙壁“说话”,让长廊“育人”。走进河池市各中小学校,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法治氛围。
在大化瑶族自治县第五中学宽阔的法治广场上,少年模拟法庭、法律宣传展室、禁毒宣传室等一应俱全。多米长的法制宣传长廊像一幅连绵的书卷,蕴含着丰富的法制教育知识。
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陆文业介绍,宣传长廊每一个展板的内容都经过政法部门的精心挑选,用生动直观的漫画、通俗易懂的语言将与中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表现出来,帮助广大学生学法、懂法、守法。
校园法庭让学生乐中学
年10月27日,都安瑶族自治县瑶族中学又迎来了“开庭日”。当天,该校的模拟法庭在大操场上“公开”审理一起未成年人伤害案,全校名学生到场旁听。
“我今天终于当了一回法官。”学生小蓝说,通过校园模拟法庭,自己不仅了解了法院庭审的程序,而且掌握了很多课堂里学不到的知识。
“有意义,长知识,锻炼了学生。”模拟法庭的“庭审”得到法治教育示范基地老师和前来“观摩”的学生家长们一致赞同。一位学生家长说,开展这样的活动很有必要,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在学中乐、乐中学,受益匪浅。
如今,河池的市级校园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已在全市11个县(区)全面辅开;全市建立示范基地36个、少年模拟法庭20个,全市有28万名学生受到法治教育。
|作 者:马勇生 韦家涛
马勇生韦家涛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zz/3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