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建勤环江移民场上的记忆记忆河池

韦建勤,男,壮族,年2月出生。曾在都安县和大化县工作。历任公社广播员、新闻干事;县人大办秘书、副主任、主任;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曾在《广西日报》、广西广播电台发表多篇新闻报道。

环江移民场上的记忆

韦建勤

岁月如梭。一九八八年成立的大化瑶族自治县,转眼步入而立之年。当年"羽扇纶巾"的我,盛年已去,华发早生,垂垂老矣。退休在家,枯坐听风,伤怀风雨,每天看着精准脱贫攻坚的新闻播来播去,触景生情,叹惜流年时,不觉想起走过的峥嵘岁月,想起了"八七"扶贫攻坚的大决战,想起了在环江异地安置场中的日日夜夜,想起了现为国家领导人,时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李兆焯主席等领导到环江大化移民安置场给我们带去温暖,带去鼓舞,带去党和政府无限关怀的难忘日子。

处于"八七"扶贫攻坚战关键阶段的一九九七年,在广东省的帮扶下,河池地委、行署决定,从都安、大化、东兰三县,搬迁居于深山,"不具备人类生存条件"的贫困群众到环江县进行异地安置。作为大化县四家班子领导的代表,我专责并常住环江主抓大化环江移民安置点工作。时间过去了那么多年,当年从大化、百弄、江南、板升、雅龙、镇西等乡多户多人搬迁到环江的壮摇群众,他们早日脱了贫,走上了致富奔小康之路。但在那个筚路蓝缕,异地创业的艰苦岁月,他们也一定与我一样,深铭党恩,时刻想起李兆焯主席到环江异地安置场给我们送去鼓舞和温暖的那个幸福日子。

那是一九九八年枫红满山,果黄稻熟的金秋,九月十四日上午,我和河池地区广东帮扶异地安置场大化分场的领导站在大吉安置点的山坡上,焦急地望着山坡下的公路。啊!来了来了!十时左右,几辆小汽车驶离柏油公路,艰难地爬上新开的泥土路,一溜儿停在刚建好的学校操场上。

只见几位领导依次从车里出来,我一眼看出首先下车的是时任自治区主席的李兆焯同志,接着是时任中共河池地委书记沈北海和环江县委书记县长谭三川等领导同志。我们立即迎上前去和领导们一一握手。

李兆焯主席环顾四周,问道:“这就是你们大化的异地安置场?”我答道:“对,这是我们大化分场的其中一个安置点。”我立即打开随身带的各异地安置点的分部地图,“这是我们分布在环江洛阳川山等乡镇的八个安置点,从去年开始到现在我们已经搬来了多户多人。”

李主席问:“移民们搬来后,生活怎么样?能安心下来吗?”我们带李主席到农户家看看,径直走进附近的一个搬迁户家。看到房子是用水泥砖砌的墙,房顶是用水泥瓦盖的。李主席说:“房子还算稳固嘛!”我说“农户刚搬来,先建简易房暂时住下,以后生产发展了,收入提高了再建楼房。”

这户主人叫蒙志佳,是从江南乡陇汉村搬来的。李主席问,从老家搬过来习惯了吗?这里好还是老家那里好?蒙志佳回答道:“我是去年搬来的,住了一年多,习惯了。还是这里好,这里土地肥沃,种什么得什么。在江南老家那里全是大石山区,加上水土流失,种庄稼产量很低,劳动一年到头连玉米都不够吃。”李主席问,“你来这里种什么作物?收成怎么样?”蒙志佳说,我种两亩稻谷,三亩玉米,粮食吃不完。去年我还种了5亩甘蔗,当年就收入多元,今年又种了5亩,总共10亩,到今年底我可以有一万多元的收入。照这样下去,不出两三年我就可以起楼房了”。李主席风趣地说:“过去批判‘穷则思迁’,现在看来穷则思迁也是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啊!”

走出农户家,李主席看到满山遍野长得绿油油的甘蔗林,说“甘蔗长得真好!”我说:“这是种了两年的甘蔗,我们测算了一下,亩产可达到四到五吨。”李主席对着在场的所有人说,以后要发动移民把坡地改造成梯田梯地,才能做到水土保持,提高产量。生产开发项目,要做到长中短有机结合,才能保持收入稳定增长。”在场的地委沈书记说:“这个我们地委已经作了安排,从都安、大化、东兰搬来的移民点要全部将坡地改造成梯田梯地。关于生产项目的开发,移民们不仅种粮食和甘蔗,还要种水果,发展养牛养猪等,使收入稳定增长。”

当我们走过新建的学校旁边,教室里传出朗朗读书声。李主席说“进去看看孩子们”。我们刚一进教室,韦燕老师就叫同学们起立,全体同学热烈鼓掌欢迎。李主席示意同学们坐下,问道,“同学们都是从大化搬过来的吗?”韦燕老师回答“我们这个教学点的孩子都从大化的江南乡搬过来的,总共有48个学生,有壮族、瑶族。”李主席问:“你可以用几种语言上课?”韦燕老师答道:“我们这里的老师要用三种语言上课,先用普通话朗读课文,然后再用壮话瑶话讲解。”李主席问:“有多少老师?”我答道:“因为学校刚建好,目前只有一位老师。我们计划从大化调来16位老师,每个移民点的小学教学点要有两位老师。现在正在办理调动手续”。

从学校出来,李主席望着移民们的简易住房,深情地说:“刚刚搬来,困难还是很大的。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住房问题,孩子入学问题,道路水和电的问题,生产项目开发问题学都要统筹解决,让移民搬得来,稳得住,尽快脱贫致富。”地委书记沈北海说,“这些问题我们一定研究解决,广东帮扶我们河池地区搬到环江异地安置的都安大化东兰等县的三万人,我们争取用两三年时间全部解决住房问题,每个移民点有一个教学点,每个移民点都要通路通电,并且要解决人畜饮水问题,让移民能安心下来发展生产,尽快脱贫致富。”

大家边看边走。李主席继而问到异地安置扶贫资金到位情况,我如实地汇报了资金按期到位的情况,李主席接着说:“为了支持河池地区环江异地安置扶贫工作,广东省东莞市伸出援手,拨出巨资支援,自治区人民政府也拨出配套资金,一定要管好用好这些有限资金,支持搬迁群众发展生产,早日脱贫致富”。领导谆谆教导,一股忧国忧民的情怀,溢于言表,我们在场的干部群众深受鼓舞,深受感动。送走李主席一行时,已是正午时光,初秋的阳光洒在环江异地安置场的丘丘岭岭,在秋水长天如诗美景中,我在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更重的同时,也在心底烙下了这个一生永远难以忘怀的日子。

编辑:审国颂陈昌恒









































甲氧沙林搽剂
CCTV品牌影响力北京中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zz/40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