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高德家在故乡美丽河池

家在故乡

文.黄高德

提起故乡,总会令人思绪万千,止不住思想的野马,刹不住满怀的思念与惆怅。

故乡,一般的解释指是出生或长期居住过的地方。故乡,放到历史的纵深去看,也许在不断变化;放在短时间来说,比如一百年几十年,是相对稳定的,就如我们地球的地壳地貌一样。说到故乡,常常惹起人们无限的乡愁。许多人为了更好的生活,为了事业的发展,不得不离开故乡。但故乡是他们永远的牵挂。

羌圩新貌。

有人问我,你故乡在哪里?我说羌圩乡健康村。又问哪个县的?二十年前,我可能说是巴马,现在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大化!二十年前,大化县的许多人面临同样的问题,也许跟我一样的心境,有的回答都安,有的回答东兰,有的回答马山。羌圩乡解放前到解放初属百色田东,后归巴马,年划入大化。三十年前,大化是全新的概念。过了三十年,将之当作故乡,心理的认同从晦涩到自然,确实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大化成立之初,羌圩乡洪筹村那伏屯的一位老奶奶说:“我死都不去大化,我要死在那伏。”她以为划归大化就得离开那伏,搬到那个在她心中遥远缥缈的大化去。一些调皮的年轻人逗她:“巴马不要我们了,不去就拿去关。”老奶奶说:“杀了我也不去,你们年轻人自己去。”继而绝望地痛哭起来……其实,不管巴马还是大化,那伏永远是那伏,奶奶你尽管放心地生活下去,终养天年。你的家永远在你的故乡。

羌圩山水风光。

家在故乡,是许多游子的奢望。很多情况下,家与故乡并不在同一个地方。许多人为了生活与发展,不得不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到外面打拼。有的甚至一辈子也不回头,最后自我安慰地把他乡当故乡。如苏东坡说的:“此心安处即吾乡。”其实这是一种无奈。黄氏族谱首页开宗明义的一首诗为:“信马登程往异方,任寻胜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朝夕莫忘亲命语,晨昏须荐祖宗香。惟愿苍天垂保佑,三七男儿总炽昌。”诗虽慷慨昂扬,其实也隐含着离乡的惆怅与对故乡的眷恋。故乡可以改变,可以有第二、第三故乡,但原来的故乡却永远无法在心中抹去。也许最初的那个故乡,已没有你的直属近亲,那里的人好久也没提到你了,或者已将你忘记。但你能忘得了那个故乡么?那里有你原始的基因,有你永远也搬不走的祖坟,有那勾住你灵魂的乡愁。几年前,我有位在南宁工作的舅爷,每年清明回家祭祖,除了扫自家覃氏的祖坟,还到都安、九圩等地帮在远在美国、新加坡以及港澳台的覃氏后人扫墓,了却他们的一段乡愁。

羌圩“3.25”山歌节。

离开故乡,是一种无奈。离乡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种原因是故乡太穷。为何成立大化县?我不知道,也许是这里有两个国家级大电站:大化电站、岩滩电站。大化县成立之初,大化人可能激动了一段时间。但新县的成立并未使大化人享受到多大的优惠,感受到多大的幸福,现状还是跟邻近的巴马、都安、马山差不多,人们还是在重重大山的包围中喘不过气来。而且新县的成立还带出了新的问题,数万库区群众的生活如何解决?

“春风行动”劳务协作大型招聘会。

如何甩掉贫穷的帽子?上级以及大化历届党委、政府都一直不懈地努力。农民当然也不能坐在家里“等靠要”,他们要主动出击,寻找活路,对接幸福。与全国许多贫困地区一样,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外出打工的人,大部分根在故乡,家在故乡。每年清明赶回来祭祖,春节回家里团聚。村里有红白喜事,也抽空回来一趟。也有少部分“混”得好的人,积储了一定的资金,在东莞、珠海、南宁买了房子。

故乡值得牵挂,而家是幸福的寄托。外出打工,是为了使故乡这个家过得温馨滋润;在外买房定居,是告别贫困的无奈之举。谁不想把家定在故乡?谁不想家中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三十年过去,可以把家定在大化了么?

可以!

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安置点样板工程---大化巴怀安置区。

近年来,大化县的脱贫攻坚工作如火如荼,成效显著。尤其是易地安置工程,可圈可点。祖祖辈辈居住在深山老弄里的群众,搬到就业生活极其方便的山外世界。离开了小含义的山弄故乡,搬到了大故乡范围内的大化县城,这是世世代代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只也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社会主义幸福的今天,才有这么好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现在已建成的巴怀安置区已安置“十二五”搬迁户户人。“十三五”期间已建安置房套,年底安置贫困户户人。安置区通过配套建设农民创业园和电子商务城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业创业,解决后续发展问题。另外,沿江路安置区也陆续有贫困户入住。拿银安置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当中。另外,各乡镇都建有安置点。几个安置区各安置点的建设,基本安置了穷乡僻弄里向来看不到发展前景的贫困群众,让他们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共享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幸福生活。

建设中的大化拿银安置区。

大化县域名片“水电之乡”之大化水电站。

脱贫攻坚的全覆盖,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作为大化人,大家的自豪感在不断增强,理直气壮地对外宣称“大化是我的故乡”。而且,现在大化在全区乃至全国,可以亮出几张靓丽的名片——“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特色美食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水电之乡”等,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彩的民族风情、原味的土特产品。山从水中出,水将山围绕……这都令外面的游客羡慕不已,恨不得自己也变成大化人。而在外地安家的大化人,也纷纷将家搬回故乡。我的表弟博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到东莞谋生,打拼了二三十年,熬出了个“老板”“经理”的模样,在当地也买了房。后来看到故乡的变化,可居可创业,他将东莞的房子卖掉,到大化县城买了一套商品房。工作在东莞,探亲回老家,休闲在县城,他觉得这样才是这一生最完美的安排。堂弟阿亮本来想在南宁买房,也是看到了大化故乡的前景,毅然将家安在大化。几个月以来,不断有在外打工的兄弟向我打听大化的房价,征求我到大化买房的意见。我说,有这样的想法很好,赶快行动,再往后也许就迟了。

大化红水河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龙口汁用丝瓜种植示范园。

前段到大化红水河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采访,感受到了汁用丝瓜种植示范园令人震撼的规模和喜人的发展前景。在负责人的介绍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细节是,建设种植园的最初提议人,竟是一名到韩国务工的大化打工仔。他见以美容闻名于世的韩国种植丝瓜取汁提炼美容产品,觉得以故乡大化的条件也可以试试,于是把经验带回,给有关部门企业提建议,想不到后来在大化发酵成一个大产业。

瑶族文化之窗瑶族文化体验活动。

有个大化兄弟老板蓝建文,在当地算是个名人。他的身家几何,没人说得清楚,反正他已投资几亿元开发大化的旅游景点,挖掘瑶族风情。但他并急于追求短期的利益回报,只是不断投资。我问他为何总将“闲钱”花在大化的山山水水上。他说,大化是我的故乡,我要将家永远安在这里。我有一点能力,将故乡扮靓,把家弄得温馨舒适,这一生就过得不冤枉了。

大化虽然是个新县,但大化人以“我是大化人”为荣。初到大化的人,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以壮瑶民族为主的人群,不管是干部、城镇居民、中小学生,甚至是乡下的大伯大婶,基本都操一口普通话。溯其根源,大概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一批外人到大化建设水电站,讲的都是普通话。

大化羌圩乡民族传统技艺---绣花。

祖祖辈辈讲壮话瑶话的大化当地人觉得新鲜好奇,乐于向善、见贤思齐的本性驱使他们尝试掌握一门新的语言。三四十年下来,普通话成了大化人与大化人、大化人与外地人交流的主要语言。甚至在家里,大人与小孩交流,说的都是普通话,在农村也是这样。尽管将“人”念成“银”,也不减其劲头。“大化是我家”的观念已在大化人心中生根发芽。谁要说大化的不是,大化人马上跟你急。县里搞什么活动,比如奇石节、美食节、祝著节、山歌艺术节、县庆,每个大化人身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谈的都是节日的话题,鲜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与我何干”的现象。

大化县城新貌。

建县三十年,现在的大化宜居、可居。把家安在故乡,让感觉踏实而且自豪。

家在故乡,不亦乐乎?

作者简介:黄高德,笔名黄皮夫、浮白村夫。广西大化人。《河池日报》副刊部主任,《河池文学》特约编辑,河池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主任编辑。









































北京白癜风治疗一般多少钱
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权威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zz/406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