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恒久是坚守
七
.08.17
夕
农历七月七日,是炎黄子孙的双重节日——乞巧节和情人节。
乞巧节又名“女儿节”。发源于中国,最早在西汉宫廷中举行,后渐渐传入民间。现在已成为全球华人乃至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了。尽管各地风俗有所区别,但主旨不变:女子乞求巧慧。
古代记述乞巧节的文献颇多,汉代刘歆所著的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南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这两段话说的是:每年七月初七这天晚上,女孩子们都要到穿针楼上穿七孔针;在庭院里摆上瓜果美味糕点时鲜,乞求织女赐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给她们女红娴熟,织出像织女织出一样精美的锦缎布匹。第二天起来看,如果瓜果等祭品上有小蜘蛛织成蛛网,则说明织女已经回应了她们的乞求。南宋才女朱淑真写的《七夕》诗云:
拜月亭前梧叶稀,穿针楼上觉秋迟;
天孙正好贪欢笑,那得功夫赐巧丝。
开襟楼、穿针楼,那都是富家女子的乞巧场所。对于普通老百姓的清贫女孩是没有这么讲究的,她们只能在瓜架豆棚里穿针乞求:
天皇皇地皇皇,我请巧娘娘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先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
相信七仙女不会嫌贫爱富,应该有求必应,一视同仁吧。
乞巧节和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两个不同的文化遗存。乞巧节属于传统节日文化;牛郎织女的传说属于民间口头文学。年中国“乞巧节”被中国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全国有三个地方被命名为“七夕节”(乞巧节)文化保护地。它们分别是甘肃省西和县;浙江省温岭西塘镇;广东省广州天河区珠村。
《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是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其中《孟姜女》最早上溯到《左传》,晚唐诗僧贯休诗《杞梁妻》首次将故事时间移至秦朝,后人据此演绎出《孟姜女哭长城》的凄美爱情传奇;《梁山伯与祝英台》相传写的是西晋时期梁祝草桥结拜后同到红罗山书院读书的故事;《白蛇传》一说源于唐传奇《白蛇记》,到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之《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基本定型,一说起源于北宋。而《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记载于西周。据《诗经·小雅·大东》中云: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由此可见,四个爱情传奇故事中,《牛郎织女》故事发轫最早,而且,这个故事是我们的祖先在宇宙星系中发现了两个恒星运行的变化,从而演绎出人间天上千古传诵的爱情故事。体现了我国先民在天文学领域的伟大智慧和对美好爱情忠贞不渝的向往和追求。据现代科学测量,牵牛星离地球16光年,织女星离地球26光年。即以光一样的速度,牵牛星到地球要花16年时间,织女星要花26年时间。牵牛星和织女星之间的距离与牵牛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差不多,而织女星离地球比太阳离地球还要远……
夏夜在室外纳凉时,仰天遥望,可见头顶有一颗明亮的星星,旁边还有四颗小星,那就是织女星。隔着白蒙蒙的银河,在东南方有一颗亮星,两旁各有一颗小星,那就是牵牛星。它和织女星隔河相望,人们就是根据这种天象创作出《牛郎织女》这样哀婉而美丽的爱情故事的。东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之十)写道: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牛郎织女的故事流传很广,几乎遍及全球。而各个地方对故事的演绎也有所不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两种:
一、根据南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所述:
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
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kūn),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河东,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
这段话的意思是天河的河东有个织布的女子,是玉帝的女儿。她年复一年在织布机旁织布,织的布像云霞锦缎一般漂亮,而她自己却连装扮整理容颜的时间都没有。玉帝怜爱她,不忍让她孤独生活,就将她嫁给了居住在河西的牛郎。谁知织女和牛郎结婚以后,整天沉湎于爱河,把织布的正事都荒疏了。玉帝很不高兴,把织女带回河东,只允许他们每年七月初七相会一次。到了七月初七这天,无数喜鹊都飞到银河去用自己的身体为牛郎织女搭成鹊桥,好让他俩走到一起互诉思念之情。他们踩在喜鹊的头上,把喜鹊头上的羽毛都踩脱光了。
二、民间口口相传,比上面故事更完整情节也更生动。说是从前有两兄弟,老大已成家,老二年纪尚小,天天带着条大黑狗放牛,人们都叫他牛郎。牛郎的嫂嫂心地恶毒,经常挑茶斡刺,虐待牛郎。哥哥怕嫂嫂,也没办法。牛郎常常忍饥挨饿。而等他出去放牛后,他的兄嫂却在家烧好吃的。牛郎放的那条牛原来是天上的金牛星,因触犯天条而贬到凡间的。它常和牛郎进行语言交流。每当牛郎嫂子在家弄好吃的,牛就对牛郎说家里有事,叫他回家看看。因此牛郎多次半晌回家都看到嫂子烧好吃的,见牛郎回家,又不得不分点给牛郎吃。嫂子为此怨恨在心,总想置牛郎死地而后快。一次嫂子给牛郎送饭来,见牛郎在睡觉,就用脚恶狠狠踢了牛郎一脚,骂道:“你不好好看着牛,在这里睡大觉。牛没了的话仔细你的皮。”说完顿足走了。
牛郎正饿得慌,忙不迭打开饭盒想吃饭,冷不防被牛角一挑,整盒饭都倒在地下了。牛郎正要埋怨牛这么不小心,只见大黑狗跑上前来,三下五除二把地上的饭吃得精光。说时迟那时快,只见大黑狗踉跄几步,跌倒在地口吐白沫,死了。牛郎大吃一惊,原来嫂嫂在饭里放毒药想毒死我呀!牛郎越想越悲伤,看来这个家是再待不下去了。傍晚回家就把事情跟哥哥说了,央求哥哥分家。嫂嫂说:“分家?家里就这么点坛坛罐罐,怎么分?”牛郎说我别的都不要,把这头老牛分给我就行。嫂嫂想这头牛的年龄比她还大,还能活几年?当即答应了牛郎。就这样,牛郎拉着老牛离开了家。
牛郎牵着老牛漫无目的地走着,不知走了多少天,多少远,只觉得疲惫不堪。老牛说我们就在下个村落户吧。牛郎说好的。于是他们走到一个村子,这村也没几户人家,一座空房子也没有。一个老大爷对牛郎说,离村两三里路的地方有座破庙,年久失修,破烂不堪,而且晚上常闹鬼,连和尚都待不牢跑掉了。如果牛郎不怕,可以暂时住在那里。于是牛郎牵着牛来到那座破庙里,算是有了个安身之处。
半夜时,牛郎迷糊中见一须髯飘飘的白发老者对他说:“牛郎,我在这里守这坛金子等你已经很长时间了,金子就埋在大雄宝殿中央地下,你把它挖出来,除了一小部分用作修缮庙宇,其余就给你盖几间草房,买几亩薄地安身立命吧。”说完飘然而去。原来村里人说这庙里闹鬼,是因为这坛金子的缘故。牛郎醒来觉得蹊跷,第二天一大早,就找来?头在殿中间往地下挖,大约挖到三尺深左右,真的挖到一个陶罐,里面盛满金子。牛郎非常高兴,牛对他说,这是命中注定的,只是你不知道呢。
牛郎用了大部分金子请方圆百里的能工巧匠把这座庙宇修缮得飞檐流角富丽堂皇丹刻翚飞美轮美奂。而自己只在庙旁盖了两间茅草屋,另外买了两亩沙地,筚路蓝缕,和老牛相依为命。一天,老牛对牛郎说:“此去十多里处有个清水潭叫碧莲池,今晚有一群女子要在碧莲池洗澡嬉戏,你且悄悄前去,看到岸上的衣服,挑绿的那件抱起就往回走,后面跟你来的那个女孩就是你的妻子。”牛郎不肯去,说大丈夫哪有偷偷摸摸做事的?再说偷看女孩子洗澡多无耻的事?后经老牛再三劝说,勉强去了。
牛郎来到碧莲池附近,正如老牛所说,半夜时分,有六七个女孩正兴高采烈地来到清水潭里洗澡戏水。在银色的月光下,女孩们个个皭然可爱,牛郎简直看呆了。牛郎好长时间才回过神来,按照老牛说的,偷偷抱了件绿色衣服躲了起来。过了一个时辰光景,女孩们都上岸穿衣,准备回家。只有一个最漂亮的女孩因找不到衣服,眼看那些女孩都走光了,这女孩着急得直想哭。这时牛郎来到女孩身边,把衣服还给她。女孩说:“你这时还给我已经迟了,我已经回不去了呀。”牛郎问为什么,女孩说,她是天上的仙女,今天和七个姐妹偷偷下凡来洗澡,现在回去的时辰已过,回不去了。牛郎趁机说,那你不如就留在人间,做我的妻子吧。织女看牛郎一表人才,又忠厚老实,就答应了。和牛郎双双回了家。从此结为夫妻,恩恩爱爱过日子。
有一天老牛对牛郎说:“我来凡间的气数将尽,我死后,你把我的角割下来放好,把我的皮剥下来,做一双鞋,其余的晾干备用。要用时把我的皮披在身上,穿上我的皮做的鞋,踩在我的角上,就会腾空高飞。”没多久,老牛真的死了,牛郎按老牛的嘱咐照做不误。
织女为牛郎生了一对可爱的儿女。夫妻俩虽然环堵萧然,生活清苦,但男耕女织,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天牛郎正在地里干活,只见天上乌云翻滚,地上飞沙走石。牛郎心里惊呼“不好!”扔下锄头就往家跑。刚到家门口,只见天兵天将绑着妻子向天上飞去。牛郎赶紧穿上牛皮鞋,披上牛皮,用箩筐挑起一对儿女,踩上牛角,牛角顿时变成一条小船箭一般向天空飞去。眼看着就要赶上了,只见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钗,在牛郎前面“嘶”地划了一道道儿,顷刻间这条道儿变成一条波涛汹涌的银河横亘在牛郎前面。
就这样,牛郎织女隔河相望,两个孩子“妈妈!妈妈!”的呼唤声直叫铁石人儿也断肠。王母娘娘听着织女的哭声和孩子们的叫声也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她对乌鸦说:“你去告诉他们,我允许他们七日见一次面。”乌鸦得令,兴冲冲跑到织女牛郎两人那里传话:“王母娘娘开了大恩了,允许你们每年七月七日见一次面,你们还不赶紧谢恩!”这天杀的乌鸦嘴,把话传错了。从此以后,牛郎织女在银河两岸,坚守着恒久的爱情,只有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相聚一次。这天夜晚,成千成万的喜鹊飞到银河上架设起一座鹊桥,牛郎织女在桥中间相会,被踩踏的喜鹊头上的羽毛都被踩光了。这天晚上,据说如果悄悄躲在葡萄架下,半夜能听到牛郎织女的说话声。
中国历代描写牛郎织女的诗词曲赋数不胜数,而最令我喜欢的还是北宋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牛郎织女爱情传奇故事流传了几千年,故事的发生地也因各种口头讹传不一而足。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人们在这些故事的发韧处意识到优渥的商机。于是多年来为此争议不休,互不相让。对牛郎织女故事的发端处,目前至少有七处各执一词:其中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有“石爷神”“石婆神”;河南平顶山市鲁山有“牛郎洞”“九女潭”(相传玉帝九个女儿曾在这潭中洗澡);山东沂源县燕崖乡有“织女洞”“牛郎庙”;山西和顺县“遗址”更多,有牛郎洞、金牛洞、喜鹊山、南天门、天河池,还有天河梁、牛郎峪、南天池、牛头山、磨簪石等等;湖北郧西据说还有织女星坠落的陨石,石门山和华盖山上还分别有形似的石婆婆石公公;河南南阳宝天曼伏牛山区有牛郎庄,有“神牛冢”石碑,饮牛坑。还有传统美食“炸巧果”,这里还有个传统习俗:凡养有公鸡的家庭每年七月七日早上都要把公鸡杀掉,以免因它报晓而缩短牛郎织女相会的时间;江苏太仓黄姑塘有个黄姑村,也言之凿凿地说是牛郎织女的降生地。原来牛郎叫河鼓星,后人讹传为黄姑星云云。如今作为民间口头文学发源地而列入国家级非遗的有三处,它们分别是:山东沂源燕崖乡,山西和顺松烟镇和陕西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
看来,随着旅游业风生水起,牛郎织女的原乡争执还远未到偃旗息鼓之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zz/6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