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宜州,有时候你根本都听不懂宜州人在说什

白癜风公益献礼 http://m.39.net/news/a_5478875.html

“走,克噻酒”,“走,北梗漏”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大概是,你在我面前跟我说话,但我却:“???”一直生活在宜州的朋友,有时都有一种感受,家里的长辈会说很多种方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去亲戚家串门时,壮话、桂柳话、甚至土白话随机切换,我们在一旁仿佛在看外国人对话...而外地的朋友来到宜州,对于我们的对话都是一脸懵逼,当听到壮话时更是瞪大了眼睛,问我们什么意思,很多宜州人对壮话的翻译也是无能为力...有时候打游戏时跟朋友用桂柳话聊天,网友甚至会用英语问:“whereareyoufrom?”(你来自哪里?),一度认为我们是泰国或者越南人...

(网络丨桂柳话十大神兽之一)

宜州式的桂柳话桂柳话,系属西南官话(北方方言的西南次方言)的一种,即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桂柳片,通行于广西北部柳州、桂林、河池、百色,以及中部的来宾等市。因为同属于西南官话,桂柳话听上去和云南话、贵州话、四川话、湖南话都很相似,简单的举例在桂柳话中,去不叫去,叫“克”;鞋子不叫鞋子,叫“hai子”;逛街不叫逛街,叫“赶gai”。

(买菜的时候说上一口流利的宜州话,那说不定就能砍价)

就拿口音来说,我们宜州的桂柳话也自成一派,拿我们相邻的金城江与柳州来比较,只要开口大家就能知道是哪的人,但沟通聊天却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就连宜州附近乡镇都自己有自己口音,地域稍微不同某些词组的发音也不一样,导致有时候互相根本听不明白,得认真听几遍才行...

(网络丨桂柳话十大神兽之一)

而桂柳话与普通话的音调关系:第一声(阴平)在方言里一般仍是第一声,第二声(阳平)一般是第三声,第三声(上声)一般是第四声,第四声(去声)一般是第二声。各地方在音调的调值上也存在细微的差别。柳州的口音比较强硬(语调比较平),桂林的口音比较温柔(稍微带点翘舌),而河池这边的口音就比较中和,但河池每个县市的口音又都不一样...大概是受壮话的影响造成。

(网络丨桂柳话十大神兽之一)

宜州桂柳话也作为我们宜州人的母语,是永远也丢不掉的标志,若在他乡能听到这一句亲切的宜州话,那绝对能让离乡的游子心头涌上思想之情。

科普时间,一起来学宜州话:

去读作“克”鞋子读作“孩子”逛街读作“赶该”昂的意思是“蠢”诺的意思是“谁”嫩子的意思是“怎么样?”拐的意思是“女朋友”裸人的意思是“骗人”雷dei的意思是“脏,邋遢”更子的意思是“这样子”过龙的意思是“过火,过头了”板的意思是“打、摔倒、聊天”啊杂的意思是“啰嗦、烦”着力的意思是“压力大,负担重”毛秀才的意思是“西红柿”霸腿的意思是“鸡腿”......(剩下的你们补充)

(这个翻译用法是认真的吗...emmm)

只有部分人精通的壮话壮话一直是一门神奇的语言,是由当时居住在这一地区的骆越人的语言逐步发展演变成的。神奇的地方在于,种类之多以至于隔条沟就可能听不懂对方在讲什么,但的的确确讲的又是壮话。在宜州,会讲壮话的人大多数都是老一辈人,当一个只会说壮话的人遇上只会说桂柳话的人,那大概就是对牛弹琴,鸡同鸭讲的感觉...

(一般一些路边的小摊贩都会说壮话)

因为官方认证广西壮语的发源地是在广西武鸣,所以经过地域文化的不同,衍生出了多种不同的发音与语系。做道题看看自己的壮语是什么水平~

(图丨新浪广西)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追溯到早之前壮语可以说是母语,但多民族的发展与普通话的普及,讲壮语的人群也慢慢随之变少。壮语是中国使用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流通于广西及广西周边省份的壮族聚居地区。很多家庭父母会说壮话,但不会教小孩说,因为担心他们以后说普通话会夹壮。壮语与贵州的布依语、海南的临高话、越南的岱依语和侬语基本相似大同小异,主要分布于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分南部和北部两个方言(每个方言又各分几个土语)。北部方言分布很广,使用人数占壮族人口的70%,北部方言无送气辅音,南部方言有送气辅音。壮语除单纯辅音还有腭化、唇化辅音;有6个元音韵母和9个韵尾。单元音韵母都是长元音,带韵尾时有长短元音的对立。有6个舒声调和2个促声调,促音调往往又因元音长短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调值。壮语没有词形变化。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名词的修饰语一般在名词后面,只有数量修饰语("-"除外)在被修饰语的前面,指示词都在句子的最后面。句子中主语在谓语前面,宾语和补语都在动词后面。

(来自百度百科-壮语)

这个广西小哥在军训上唱歌的视频火了,一听就知道是夹壮的口音在唱这首歌。还别说,多听几遍还觉得挺好听的...确实,壮话这个文化遗产,如果不是从小就开始耳目渲染的学习,一般基本上长大以后再学就很难学会了,可以零星的说几句,但很流利的沟通就会很困难。同样科普时间,一起来学几句壮话话:鸡=gei鸭=bin猪=母牛=zi鱼=bia肉=nuo昨天=uenlian今天=uenni现在=ni等下=giagvliu这里=gi哪里=gea钱=biou我=古你=蒙吃饭=梗艾喝酒=梗漏......(小编尽力了,实在是不会)因为壮话实在有太多种不同的发音,也如之前所说隔条沟就可能是两种发音,但这些常听到的,还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魅力正能在此体现。壮话的唱歌或者说话的视频,网上随便搜搜就有很多,虽然听起来有点搞笑,但也算是将这个文化发扬光大。

除了桂柳话、壮话,宜州还有一些人说的是土白话或者其他的方言,应该是多年前从别处搬迁到此,学会了本地语言,但自己的母语仍未丢掉。那些方言就更听不懂了...

其实宜州真正的语言高手都是在民间的,特别是这些在各大广场吹拉弹唱的大爷大妈们,宜州话与壮话都是样样精通,唱起山歌来也是随意切换。

虽然有着不同的方言与发音,但一开口,我们还是会觉得宜州话是最好听最亲切的!“一个失去方言的城市,历史会随之断裂,文化会随之流失,城市形象也失去光辉和色彩。”对于宜州式桂柳话或者壮话的自豪感,正是宜州人民文化自信的体现。无论走到哪,只要开口,那确认过口音,我们就是宜州人!图文编辑/宜州论坛内容来源/百度百科、宜州论坛、广西文化志图片来源/网络

*注:本文关于方言来源及历史内容资料查阅于网络,如存在错误或者疏漏,还望大家在评论区进行更新指正。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zz/76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