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各市县名称的由来,原来咱家乡是这样来
嘿嘿
各位看官,
既然来了,
就给我们贵港特产投个票呗!
莲藕、毛尖茶、白沙糖
(在底部)
南宁东晋大兴元年(公元年),从郁林郡分出晋兴郡,郡治设在晋兴县城即今南宁,这是南宁建制的开始,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唐朝贞观八年(公元年),唐太宗定名为邕州,南宁简称“邕”由此而来。元朝泰定元年(年),中央政府为取南疆安宁而定名改为“南宁”,南宁由此而得名。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设南宁为自治区首府;至此,南宁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行政区划
贵港秦以前,贵港属百越之地。
明洪武二年(公元年)降贵州为贵县,是为有贵县县名之始。贵县属浔州府。
清代,仍称贵县,属广西行省浔州府。
民国元年(年)贵县属浔州府。2年(年)撤府设道,7月,贵县属郁江道,3年(年)贵县属苍梧道。16年(年)11月,贵县属苍梧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年(年)属苍梧民团区。21年(年)4月属梧州民团区。23年(年)3月,属梧州行政监督区。29年(年)贵县属第三行政督察区(即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36年至38年(年至年)改属第九行政督察区,区治郁林(今玉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贵县初属郁林专区,年7月属南宁专区,同年8月属宾阳专区。年8月属容县专区。年7月属郁林专区。年专区改为地区,贵县属玉林地区。年12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贵县建制,设立贵港市。设市后仍属玉林地区,行政区域不变。年列为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年5月18日,撤销桂平县,设立桂平市。年10月27日,贵港市从玉林市析出,升格为地级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港北区。
行政区划
桂林秦始皇(前年)置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当时的桂林郡治在布山,位于今天的桂平市西南。
汉元鼎六年(前年,一说元鼎四年,公元前年)在这里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
东汉改属始安侯国。
三国先属蜀,后归吴。
甘露元年(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
南朝改为桂州。
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
唐武德四年(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
贞观八年(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
光化三年(年)属静江节度。
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
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
年(肃宗至德六年),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
年(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西道治邕州。
五代十国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
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军)、县三级。
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桂州。
元属广西静江路。明、清均属广西桂林府。
年为广西政府驻地。
年(一说年)改名桂林县。
年始设桂林市。
柳州唐武德四年(年),置昆州,马平县为昆州治所,后昆州又改为南昆州,属岭南道。贞观八年(年)以州境内柳江更名为柳州。天宝元年(年),改名为龙城郡。乾元元年(年),龙城郡复名为柳州,并沿用至今。柳州城址位于今柳州市城中区东南滨江一带。
柳州始置时领马平、新平、文安、贺水、阳德等5个县。同年,改阳德县为循德县,改文安县为乐沙县。武德八年(公元年),柳州析出贺水县改隶澄州。贞观七年(公元年),柳州废省乐沙县(治所在今柳江县白沙)入新平县,并划辖原隶龙州之龙城县。贞观十二年(公元年),柳州废省新平县(旧治在今柳州市南)入马平县。乾封二年(公元年),柳州增置辖洛封县,并将循德县析出划归严州。次年,柳州增辖原属桂州的象县。天授二年(公元年),柳州增划辖原隶严州之洛容县。元和十三年(公元年),柳州洛封县更名洛曹县。故唐末柳州辖马平、龙城、象、洛曹、洛容等5个县。辖及今柳州、柳江、鹿寨、柳城、宜州等市县地。
行政区划
玉林宋开宝五年(公元年),今市境废郁平、兴德、潭栗入兴业县管辖,又废善劳、抚康、容山、怀义、定川、宕川六县入南流县辖地。兴业、南流二县属广南路郁林州。宋至道二年(公元年),郁林州治设于南流县,建州于现今的玉林市区中心,迄今已有年,后人称玉林为千年郁林。新中国成立后,设郁林专区,专署驻郁林县,共管辖郁林、兴业、博白、陆川、北流、贵县等六县,年7月设立玉林专区,辖玉林、贵县、桂平、平南、容县、陆川、北流、博白八县,专署驻玉林县,名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地区,玉林由此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
来宾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是一个历史文明久远的新兴城市。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来宾市麒麟山发现“麒麟山人”头盖化石,证明距今约3.6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以麒麟山人为代表的壮族先民在以今来宾市为中心的桂中地区居住、活动,并繁衍生息。
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88号):撤消柳州地区和来宾县,设立地级来宾市和兴宾区,来宾市管辖兴宾区、武宣县、象州县、忻城县、金秀瑶族自治县,代管县级合山市。原柳州地区的鹿寨县、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划归柳州市管辖。
行政区划
河池河池历史悠久,先秦属百越之地。秦属桂林郡、黔中郡;汉属郁林郡、牂牁郡;隋属始安郡;宋朝设“庆远府”,是河池建制“府”之始;元朝设“庆远南丹溪洞军民安抚司”;明清属“庆远府、思恩府和柳州府”;民国属“庆远、武鸣、百色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到六十年代初期,分别隶属柳州、百色、南宁三个专区。年8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河池专区,统辖从广西的柳州、百色、南宁三个地区划出的10个县,专区驻地河池县金城江镇。 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罗城县,设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河池县,设立河池市,以原河池县的行政区域为河池市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梧州梧州市是一座具有多年历史的古城。汉高后五年(公元前年)建苍梧王城。元鼎六年(公元前年),置广信县、苍梧郡。元封五年(公元前年),交趾刺史部移治广信县城(今梧州市区),辖岭南等9郡,梧州成为岭南首府。隋开皇三年(公元年),广信县改称苍梧县。唐武德四年(年),始称梧州,辖3县。从此,梧州为历代的州、路、府、道、县治。明成化六年(年),明宪宗在梧州创设总督府,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总督府,辖广西、广东,梧州成为两广政治、军事中心。民国2年(年)撤销梧州府设郁江道、苍梧县。民国10年设立梧州市政厅,始称梧州市。16年12月,梧州市政府成立,为广西最早的省辖市。
贺州贺州是两汉时期的交州首府即广信之管辖范围,并与梧州,广东封开被现代专家学者公认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最早发祥地。
汉元鼎六年(前年),汉武帝平南越,在今贺州市北部及昭平县置临贺县,县治今广西贺州市贺街镇。属苍梧郡。
三国吴黄武五年(年),孙权置临贺郡,临贺县为郡治。
南朝宋泰始六年(年),明帝改临贺郡为临庆国,临贺县为国都。
南朝齐建元二年(年),复临贺郡名,临贺县仍为郡治。
隋开皇九年()。废郡。临贺县为贺州治。
隋大业三年,废州。省临贺、荡山入富川,改名为贺川县。
唐武德四年(年),复置贺州和临贺县,临贺县仍为郡治。
天宝元年(年),玄宗改州为临贺郡,乾元元年(年),肃宗又改郡为贺州。临贺县仍为州郡治。
明洪武十年(年),太祖降贺州为县,临贺县改名称贺县,治所在今广西贺州市贺街镇,属平乐府。
民国三年()设道观察使,六年改为道尹,贺县属桂林道。
年9月,县治由贺街迁八步。属平乐专区。年7月改设梧州专区。
1年2月27日,国务院批复:(1)撤销贺县,设立贺州市,以原贺县的行政区域为贺州市的行政区域。(2)将梧州地区行署驻地由梧州市市区迁至贺州市八步镇,梧州地区更名为贺州地区。贺州地区辖原梧州地区的富川、钟山、昭平3个县(自治县)和贺州市。(3)贺州地区辖67个乡镇。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贺州地区,设立地级贺州市。
行政区划
北海广西北海市的“北海”一名来自其海城区地角镇的同名渔村“北海村”,由于此地最早开发人群都是疍家渔民,他们长年集中居住在靠近避风港的村落,该避风港面向北面海域(北海市是个半岛),所以此村得名“北海村”。
“朝沧梧而夕北海”,北海的名字很早就有了,北海地名的形成,定位于康熙元年()年,清政府设“北海镇标”作为“北海”地名的称谓。由于此种说法转述频繁、引证广泛,因此成为一个定例。据文史资料记载,“北海”一词可追溯至宋朝甚至是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北海”更多的是被外国人所称呼。年6月,北海由广东省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之名也一直沿用至今。
行政区划
防城港防城港市就其历史而言是从防城、上思两县演变而来的。防城历史悠久,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就已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生息、繁衍。
先秦时期,这一带属于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归秦置之象;汉为合浦郡地,三国至晋仍属于合浦郡地(三国期间为吴国辖地);南朝宋、齐时为宋寿县地,属交州管辖,梁、陈时为这宋京郡安京县地,属安州管辖;隋、唐时为钦州辖地。宋时仍隶属钦州管辖,并开始有“防城”之称。
根据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86.69万人,与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4.9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1.79万人,增长15.74%。年平均增长1.47%。
年11月防城港市各县(区、市)常住人口的地区分布如下:防城港市华侨华人主要分布在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柬埔寨、菲律宾、老挝、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奥地利、波兰、新加坡、意大利、丹麦、印度尼西亚、沙特阿拉伯、葡萄牙、瑞士、瑞典、巴西、新西兰、加拿大、比利时、巴拉圭、西班牙、朝鲜、韩国、香港和澳门等33个国家和地区,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共有32万多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侨乡。
行政区划
根据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86.69万人,与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74.9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1.79万人,增长15.74%。年平均增长1.47%。其中,男性人口为47.63万人,占54.95%;女性人口为39.06万人,占45.05%。
钦州在先秦时期,钦州属百越之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钦州属秦设象郡所辖;从汉朝、三国一直至晋时期,钦州属交州合浦郡所管,于南朝末元嘉第一次建制,称为末寿郡,隋开皇十八年()易名为钦州,取“钦顺之义”,此为钦州的最早得名。之后一直沿用此名。
年12月7日解放后,钦州先后属广东省钦廉专区,广西省钦州专区,广东省钦州专区,广东省合浦专区,湛江专区,广西省钦州专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专区,年6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钦州地区,设立地级钦州市,钦州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百色百色”由“博涩寨”演变而来,系壮语,意为山川塞口地形复杂的地方。一说系壮语“拍洗衣服的地方”之意。据传在鹅江与澄碧河汇合处,有一无底深潭,岸边有村庄,村女经常在此洗衣,因而得名。
崇左年12月19日,崇善县城解放;年1月14日,左县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左江地区属龙州专区。年4月,崇善县与左县合并为崇左县(年8月11日政务院批准),“崇左”因此得名。年12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宁地区设立地级崇左市。年8月6日,崇左市正式挂牌成立。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gr/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