鏖战贫困小康路上的ldquo河池答

点击上方“河池日报”加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重点领域,大力弘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河池精神,举全市之力,尽锐出战,攻城拔寨,强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全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年至年,全市累计实现70.22万贫困人口脱贫、个贫困村出列、7个贫困县(区)顺利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6%下降到1.86%。

  为集中展示全市脱贫攻坚成效,我们在第7个全国扶贫日推出连版和四个专版,敬请垂注!

  “到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全面吹响脱贫攻坚战的号角。

  号角响,战鼓擂,齐冲锋。奔流不息的红水河,见证了河池人民劈山开路、决战贫困的伟大历程。

△都安瑶族自治县乡村呈现新风貌。资料图

  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和最大的发展机遇,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重点领域,大力弘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河池精神,举全市之力,尽锐出战,攻城拔寨,强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市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不辱使命旗帜高扬

  东兰县武篆镇巴学村列宁岩,巨口朝天,气吞山河,这里每天迎来送往五湖四海的游客。

  90多年前,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韦拔群在这里带领贫苦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先后在列宁岩等地开办了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近名农运骨干。革命火种,从这里撒向右江大地,红七军更是一路北上,战湘江、过草地,走向全国。

  进入新时代,在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东兰儿女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于年实现整县脱贫摘帽,开启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新征程。

  这是河池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

  作为广西乃至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河池,是广西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最广、贫困程度最深的设区市之一。

  年底,全市有69.1万贫困人口(另外:年以来,全市共动态调整新增7.47万人),贫困发生率达20.16%;有个贫困村(其中有个是深度贫困村、45个是极度贫困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54%;有7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3个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或“天窗县”。7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均属于深度贫困县,超过全区总数的1/3。

  脱贫任务异常艰巨。

  “决不让河池一个少数民族掉队。”市委、市政府以“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举全市之力、竭全市之智,画“工笔画”、下“绣花”功夫。

△天峨县群众喜收“致富果”。王明福   成立河池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对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先后研究出台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和19个配套实施方案,以及全面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33条硬措施等具体政策,并制定关爱激励、选拔重用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办法。

  市委书记何辛幸、市长唐云舒等领导率先垂范,不分节假日,晨曦出、伴星归,进山入林、走村串户,到全市最贫穷、最偏僻的山村,了解村情,研究脱贫之计。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把脱贫攻坚作为锤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大熔炉,转变工作作风的突破口,检验干部能力的新标杆。名工作队员(包括突击队员)下沉驻村,4.58万名干部与17.6万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干部就是一根标杆。时刻把群众困难放心上、牺牲在扶贫路上的第一书记黄景教,用生命“啃石头”的驻村工作队员庄宁斌,倒在走访贫困户途中的扶贫干部黄璧……每一个逝去的生命,都是一座丰碑。

  自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以来,河池共有38名干部为扶贫工作献出生命,他们以生命奔赴初心使命,用热血诠释忠诚与担当。

  年至年,全市累计实现70.22万贫困人口脱贫、个贫困村出列、7个贫困县(区)顺利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20.16%下降到1.86%。

鏖战脱贫“数”说变化

  在极度贫困县——大化瑶族自治县拿银安置区一套大房子里,居住着该县雅龙乡胜利村弄力屯贫困户韦标一家11口人。年,韦标举家从大山里搬迁到县城拿银安置区。

  “我们全家做梦都想不到能住上这么好的大房子。”韦标说。

  胜利村地处雅龙乡西部,这个本该和村名一样充满希望的行政村,由于山多地少、资源匮乏等诸多原因,贫困发生率一度达到93.44%。

  如何摆脱贫困?穷则思变的胜利村,在后援单位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的真情帮扶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逐屯逐户研判,攻破一个个艰难堡垒。

  如今,标准化旱藕粉丝加工厂内,10多名瑶族同胞正在分拣、扎把、包装;扶贫养殖场里的肉牛,不停地反刍嘴里的食物;新修的屯级道路上,不时有摩托车来回奔跑……这是胜利村脱贫攻坚的成果。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在鏖战脱贫攻坚中,市委、市政府攥指成拳,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力发展七百弄山羊产业。覃楚均摄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全力打好“四大战役”。全市累计整合多亿元资金,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安全、饮水安全“四大战役”,“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全面解决。全市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7.5万户,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受益人口万人,解决50.3万贫困人口饮水困难。

  ——坚持提升产业效益,大力推进“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全市精心谋划实施以核桃、桑蚕、油茶、糖料蔗、“三特”水果及肉牛肉羊养殖等特色产业为主导的“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基本实现贫困户产业全覆盖。目前,全市核桃种植面积万亩,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核桃种植基地;油茶种植面积万亩,规模排在全区第二位,成为全国木本油料特色区域示范市;肉牛、肉羊饲养量及出栏量位居全区第一。

  ——从“搬得出”到“能致富”,全力以赴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全市共投入.89亿元,建成安置点个、移民安置住房4.13万套,搬迁群众17.62万人,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同时,在全区率先出台后续管理“1+7”配套政策,创新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城乡面貌全面改善。全市已建成5条高速公路。目前,除贵南高铁在建外,还有贺巴、融河、南天等8条(段)高速公路在建。同时,年以来建设屯级道路(新建和硬化屯级道路)7多条多公里,20户以上的自然屯全部通路,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解决2.4万户群众用电难问题,宽带和4G网络实现全覆盖。

  ——提高贫困地区公共服务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市38.51万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实现外出务工。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提高到元,年均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提高到元,年均增长10.3%。

携手共进感恩帮扶

  “两广”一衣带水,亲如一家。

  无论是在巴马盘阳河边的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还是罗城规模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仫佬家园”深圳援建的“深圳路”,随处可见深圳元素、深圳速度在河池落地生根以及带来的变化。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的战略部署,年9月起,由之前广东东莞对口帮扶河池变为深圳对口帮扶河池。

  时代赋予深圳责任和使命,也给予河池发展与机遇。但是,要答好“东西部扶贫协作”这道考题,并不是敲锣打鼓、开会讲话就能实现的。

△美丽的东兰县长乐镇坡豪村。资料图

  4年多来,为完成党中央、国务院交付的重大政治任务,两市携手奋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开展扶贫协作与交流,努力交出一份让群众满意、让党中央放心的脱贫攻坚答卷。

  4年多来,两市共有人次开展考察互访,河池共获得广东省和深圳市扶贫协作财政帮扶资金13.97亿元,实施援建项目个,直接受益贫困人口35万人,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依托世界长寿之乡的品牌优势,深圳·巴马大健康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上升为粤桂扶贫协作和区域合作重点工程,已完成投资33.8亿元。

牢记嘱托共奔小康

  毛南族发祥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中南村南昌屯,80多栋古色古香的楼房错落有致地排列在青山脚下,朝霞辉映中,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尽展眼前。

  毛南族以前也叫“毛难族”,相传意喻条件艰苦、生活苦难的民族。

  进入新时代,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民族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毛南山乡群众鏖战千年贫穷,于今年5月实现毛南族整族脱贫。

△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家园移民安置区扶贫车间工作。高东风摄

  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南昌屯村民谭仁秀和下南乡其他9位毛南族脱贫群众一起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报告了毛南族整族脱贫的喜讯。

  “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贫困一日不除,战贫一刻无休。目前,我市还有罗城、都安、大化3个少数民族自治县,以及个贫困村、6.35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摘帽。

  全面胜利,已经触手可及;千年追寻,圆梦就在今朝。下一步,河池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答好疫情“加试题”的同时,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靶心不偏、标准不变、力度不减,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中掉队,确保与全国、全区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党中央、自治区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回望来路,河池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展望前路,河池信心百倍、使命必达。

作者丨河池日报社融媒体首席记者罗昌亮

编辑丨蒙华颖

校对丨韦宇

值班主任丨谭丽娴

值班编委丨王月华

河池日报社全媒体中心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gr/717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