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为河池5名候选人投票第六届自治区道德
谭连乔钟情公益事业,怀着满腔热情奔走在公益路上,用爱心和责任,为困境中的孩子点燃了希望和梦想。她多次组织公益活动,资助物品20多万元,帮助学生达6千人次。
年10月,谭连乔和几位朋友在都安瑶族自治县组建爱心坊公益联合会,并在县民政局正式登记注册。多年来,爱心坊捐赠物资折价达多万元,无偿服务老弱病残幼孤等群众00多人次,先后组织开展了“石山育苗”瑶山儿童成长援助计划、“童心绽放”瑶山第二课堂活动、“蓝色梦想·爱在广西”爱心图书室项目、“ 年春天,都安瑶族自治县疫情防控阻击战刚一打响,谭连乔便带领爱心坊公益联合会的志愿者们响应号召共同参加防疫志愿服务。他们穿着志愿“红马甲”,穿梭在抗疫前线,为一线防控人员提供志愿服务保障,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
2月1日,在了解到防疫工作人员口罩紧缺的情况后,谭连乔紧急向各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发出募捐号召,仅用了短短一天的时间,2月2日,她就为全县疫情防控工作募捐到2万只口罩,同时还连夜购买了40个测温仪,一起运送至都安县疫情防控指挥部。
谭连乔一边募集物资、一边开展志愿服务,甚至吃饭时间都在跟进防疫工作,每天忙到凌晨才能休息。困难群众家里没米没药了,她组织志愿者去采购并送到家门口;驻守卡点工作人员的宵夜,她带领志愿者送去,不落下一晚,不忘记一人;春寒时节,听说守卡的一线工作人员晚上特别冷,她及时募捐到了新棉被,送到卡点人员手中,爱心棉被暖了身更暖了心;住院的病人没有睡衣,她募捐了一批睡衣送去;村镇卡点缺饮用水,她送了一批饮用水过去;为了解决抗疫志愿者的后顾之忧,她为志愿者们上了多份免费的保险;为了缓解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疲劳,她还募捐了香喷喷的粽子、黑豆饭、包子送到他们手上……
据统计,在都安抗疫最艰难的1个多月里,她为抗击疫情筹款达万多元,组织发动募捐到的口罩、隔离衣、手套、防护帽、护目镜、消毒水、测温仪、泡面、牛奶、水果、蔬菜、棉被、饮用水、雨衣等紧缺医疗物品、生活物资等累计达40万余元。
“作为公益人,哪里有需要,我就到哪里去。”这是谭连乔常说的话。
所获主要荣誉:
年荣获自治区优秀志愿者;年荣获自治区岗位学雷锋标兵;年荣获广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最美志愿者;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登上“中国好人榜”。
见义勇为模范:覃城斌(B15)
覃城斌,男,壮族,年5月生,中共党员,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新城中学体育老师兼体育教研组组长。
主要事迹:
年4月4日凌晨1时55分左右,一辆摩托车途经大化瑶族自治县育才路时不慎侧翻,车上两名男子倒地,其中在后排乘坐的黑衣男子无法起身。随行的驾驶员摔倒起身后,大声呼唤黑衣男子,但黑衣男子处于无意识状态。
此时,路边身着红色衣服的覃城斌看到后,立即走到黑衣男子身边,先是检查男子口中是否有异物后,解开男子外套,跪在一旁对黑衣男子进行心肺复苏、人工呼吸等施救。约3分钟后,路过该路段的消防战士唐秀敢也加入了急救队伍,迅速和覃城斌合作,垫高黑衣男子的头部,覃城斌负责实施胸部按压,倒地者的同伴帮抬他的脚。经过几分钟施救,黑衣男子恢复意识。此时黑衣男子的朋友掏出一沓钱,想塞给覃城斌表示感谢,被覃城斌当场拒绝。等到救护车赶来,黑衣男子被抬进救护车,覃城斌和唐秀敢慢慢起身,握手相拥。覃城斌回家之后经过询问得知黑衣男子已无大碍。
次日,覃城斌等人在街头上演生死营救的事迹被刷屏转发,网友称之“最美红衣跪地男”。年,覃城斌曾参加培训并获得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师资证书,这也是他得证后第一次救人,“当时就是单纯想救人,其他也没太多考虑”覃城斌说。
覃城斌曾在当地面向不同人群开展过三次抢救救护知识培训,他想让更多的人掌握营救生命的本领。
覃城斌乐于助人,先后发动身边朋友一起资助大化县雅龙乡道德村的部分贫困学生。覃城斌热爱教育事业,多次送教上门,并踊跃报名到雅龙中学支教一年。此外,多次到马山县周鹿中学等学校给即将参加高考的考生进行公益授课。
覃城斌性格活泼开朗,热爱生活,年至年一直是大化县民兵应急连一名素质技能过硬的民兵,得知血库告急还经常无偿献血。
所获主要荣誉:
覃城斌于年举办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学生运动会中被评为优秀教练。年论文《浅谈提高大化县农村中学生乒乓球技术的训练方法》在全国优质教育科研成果展评中荣获一等奖。、、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俱乐部联赛均被评为优秀教练、优秀指导教师。年论文《初中体育乒乓球教学训练的有效方法探讨》在《教与学杂志》年第15期刊发表(CN54-邮发21-)论文获一等奖。
诚实守信模范:曾馥平(C15)
曾馥平,男,汉族,年8月生,湖北天门人,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农业生态试验站常务副站长,广西环江毛南自治县县委挂职常委、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科技副县长(挂职)。
主要事迹:
26载,他远离妻女和繁华都市,扎根毛南山乡,经历负伤,从不言退,以行动诠释初心,用坚守践行担当,让石漠化山区披上绿装,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他在田间地头、完成众多科研课题,为百姓实现脱贫穷尽青春年华,贡献科技力量。
一句承诺,是二十六年的坚守
“您放心,我是共产党员,是国家派到环江扶贫的。我答应您,您向往的美好生活一定能实现。”26年前,他下乡调研时,对一名老乡作出承诺。就是这个承诺,他一待就是26年!
年7月,曾馥平初到这里,便深入到村屯开展调研工作,目睹了当地群众艰苦生活的状况让他感到震惊和心酸:居住在四面环山、透风的茅草屋,农作物种在石缝里,喝的是坑渍水,吃的是玉米糊,许多孩子没衣服穿,一户农户的全部家产不到几百元……,“能够喝上干净的水,每天能够吃一顿白米饭”成为当地群众的奢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用科技力量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一颗初心,是百姓的好兄弟——“真扶贫”
26年的坚守见证了肯福屯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年与他同一批下来的有50人,都已离开了广西,他成为了唯一坚守的那个人。被当地百姓亲切地谐称为“真扶贫”。他在环江首创全国的移民搬迁模式“肯福模式”。在年9月,把下南、龙岩等乡镇的贫困群众搬进肯福示范区,因地制宜,他带领移民发展水果、甘蔗、畜禽等产业。老百姓人均纯收入由年不足元提高到年元,乡亲们住上楼房买了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称为“肯福模式”,为广西易地扶贫搬迁提供了科学样板。
他依靠科技手段打造“金山银山”,解决群众的贫困问题”。该县石漠化最为严重,人均不到5分耕地。年,他带领专家团队提出了“山上种树,山下种果,地种牧草,栏中养畜”的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既解决畜粪问题,又能解决肥料和水土流失问题,这样“双赢”的模式使百姓收入得到逐年攀升。
26年来,每年多天都在环江、在基层,亲人离世,回去匆匆处理完后事又赶回环江,他把更多的心血献给了扶贫事业。曾有机会到更好的单位工作,他依然留下为贫困群众谋幸福。
一种信念,是新起点的伊始
26年来,他带领团队不断摸索,总结扶贫经验模式,实现了石漠化治理和脱贫致富目标,在扶贫道路上,成功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典范;同时,依托科研,使一大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研发项目先后在环江启动实施,他发表众多科研论文被中办、国办和省部级采纳。
他扎根环江26年,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坚守践行担当,以奋斗诠释初心,实现毛南族整族脱贫。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他和团队又开始踏上谋划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新征程!
所获主要荣誉:
先后荣获“全国十大科技扶贫标兵”、“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年度先锋人物”、“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国家级荣誉称号。
敬业奉献模范:黄景教(D20)
黄景教,男,壮族,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供销联社党组成员、监事会副主任、拉烈镇地平村党支部第一书记。
主要事迹:
年12月26日,黄景教同志家访贫困户返回村部途中,所乘车辆不慎翻下路坎发生车祸,不幸殉职。在得知黄景教去世的噩耗后,地平村和九渡乡九光村在家的和外出打工的村民多人自发到他家悼念。
事业重如山名利淡似水
年2月,黄景教泪别月子中的妻子,背起行李到拉烈镇地平村上任驻村第一书记。为了尽快掌握地平村的情况,他用近一个月的时间遍访地平村民,了解村民的需求和期盼。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他从抓党建入手,积极组织开展主题党课教育。黄景教每天起早贪黑,带着工作队员到党员和致富能人家里访谈,查短板寻良方,不到半年的时间,村党组织、党员和群众面貌发生新的变化,全村党员一对一开展帮扶工作,有力促进了精准扶贫项目的推进落实。
为了地平路更平
地平村交通落后,黄景教便立下改变地平交通的誓言。他向上级争取到扶贫资金45万元硬化了村部至巴桑屯1.5公里的主干道。为了方便弄费、弄仁两个屯的群众出行,又修通了地平至弄园1公里的屯级公路,群众到镇里办事,能少走二三十公里。黄景教还修通了地平村花东路口至弄险5公里的砂石路,也是地平村的主要交通要道,受益群众近人。在地平村加顺养殖专业合作社打工的贫困户卢海林含着眼泪说:“黄书记为这条路费了太多心血,开工后常到工地察看,有时还参加劳动。而今,人不在,路在,功劳在!”
地平不脱贫坚决不走人
这话是黄景教来到地平村后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年6月,黄景教组织6个队的群众组建了养鸡场,成立农民养鸡专业合作社,他请来专家举办养鸡技术培训班,又先垫资购进一批鸡苗。年,合作社养殖出栏土鸡0多只收益2万多元。年,都安县实施了“贷牛(羊)还牛(羊)”产业扶贫项目,黄景教先后请县里畜牧专家到地平村举办了4期养牛、养羊技术培训班,还带领群众创办了两个牛羊养殖合作社。
做平凡人干平凡事
这是黄景教写在扶贫工作日记扉页上的一句话。黄景教的帮扶户袁廷飞和袁昌法都是残疾人,为了让袁廷飞重拾生活的希望,黄景教为他四处求医,使他的病情有所缓解,可以自行走路了。70多岁的袁昌法原住在不通公路的弄费屯,最大的愿望是能搬迁出来。黄景教为他申请危房改造、又发动工作队员为他捐款,搬迁那天,正值袁昌法的儿子生病,黄景教背着他走了2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新居。袁昌法得知黄景教去世后,用粉笔在墙上写道:黄书记,我的亲人呀,您什么时候回来看我?
黄景教全身心投入扶贫事业,用49岁的生命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所获主要荣誉:
年度追授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荣获八桂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
孝老爱亲模范:唐翠玉(E10)
唐翠玉,女,壮族,年5月,中共党员,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六也乡茶油村村民。
主要事迹:
3年,在茶油村上司屯行尽孝道照顾瘫痪卧床十几年的婆婆后,唐翠玉搬到坐落在六屯的茶油小学与担任校长的丈夫一起生活。她租用村部一间旧房开起了代销店补贴家用。
10多年来,唐翠玉在自己体弱多病、生活尚不富裕的情况下,用无私的大爱关怀着16位病残孤寡的老人。为方便照顾老人们起居住行,本就不富裕的唐翠玉借钱在自家房子后面建起一栋两层楼房,起名“绿叶爱心家园”,把需要照顾的老人搬过来。同时,经常帮助困难儿童,组织爱心团队深入乡村、学校对一些孤儿进行救助,用无疆大爱和崇高美德演绎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被人们称道是“大山里最好的女儿”、“爱心妈妈”,她用崇高的美德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年以来,为带领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唐翠玉在绿叶爱心家园里举办七百弄鸡养殖技术培训班,把自己掌握的养殖技术和总结的养殖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并联系社会各界爱心人士集资购买七百弄鸡苗免费送给困难群众养殖。在当地党委政府及基层党组织帮助下,建立“党旗引领联建联养”七百弄鸡养殖场,注册成立了大化爱心种养专业合作社联社及5个种养分社。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公司+党支部+贫困户+基地”的模式,实行“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经营共同体,把村民丢荒的亩土地流转起来,种植玉米、构树、象草,并在村里8个自然屯发展七百弄鸡、黑山猪、肉牛养殖,养殖总面积达到平方米。带动了贫困户和一般农户多户1多人发展壮大特色种养产业。
在年至年的四年间,合作社养殖七百弄鸡、黑山猪和肉牛的年产值均在万元以上,年销售额达到万元以上,年利润在58万元以上,年利润甚至达到了89.6万元。年4月15日,唐翠玉又在绿叶爱心家园举行大化爱心种养专业合作社七百弄鸡养殖技术培训,全村多名妇女参加了培训。唐翠玉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十年如一日敬老、扶孤、助残,用实际行动践行乐于助人的传统美德,也让她收获了许多荣誉。
所获主要荣誉:
年5月,唐翠玉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赴京领奖时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年1月她入选中国好人榜。唐翠玉还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全国最美家庭”,第九及第十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广西公民楷模“十大新闻人物”,广西“美丽家庭”等荣誉称号。
投票规则01投票时间:年4月29日18:00至5月5日24:00
02投票范围:为公布的自治区助人为乐模范、自治区见义勇为模范、自治区诚实守信模范、自治区敬业奉献模范、自治区孝老爱亲模范五类候选人,共94名。每位候选人均有一个固定代码,其中,首位A、B、C、D、E分别代表五类道德模范的类别,后两位数字代表候选人序号,每个类别候选人以姓氏笔画为序。
03投票注意事项:(一)手机端
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hj/8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