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伟bull坚定文化自信,助推脱贫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308/4350710.html

点击上方“河池文艺圈”

和万人一起品读河池看世界!

黄伟,笔名向往,广西都安拉烈人,广西作协会员,现供职于都安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

坚定文化自信助推脱贫攻坚

——根据党校授课录音整理

(录音整理)

黄伟

我们先来讲个故事。

宋朝有个大学问家,叫朱熹,后人称为朱夫子,在中国古代,能被人称为夫子的,除了孔圣人,就是这位朱夫子了,而且朱熹有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那就是,他是孔庙中,唯一一个不是孔子生前弟子的。

朱熹有一次正在寒泉社中开堂讲解四书,堂下黑压压的一片人,有书生,有闲暇的农民,也有几个放牛的小童,正在高谈阔论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妙龄少女挎着篮子从旁边走过。这引起男人们的注意,朱熹发现,堂下有不少人,都斜着眼睛看美女,他停下了讲解,问道:有谁知道,这个女人要去干什么?有人猜测道:“应该是去买东西”。朱熹又问:“何以见得?”,美女看到自己成为了学堂谈论的焦点,不由得高兴起来,她抢着说:“我就是去买东西的,拿着篮子呢”。朱熹点了点头,接着说道:“那为什么是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呢?”大家都答不上来,朱熹站起身说道:“做学问,是学习的,问的。处处留心处,处处有学问,时时不守心,问了也枉然”,大家这个时候才明白,朱熹是借美女训诫那些不专心听课的弟子们。

朱熹一句话说完,继续等着大家的回答,美女也非常老实的贴着墙边站立,不敢多说一字,突然一个十岁的孩子恭敬地站出来,说道:“我知道。”朱熹示意他说出答案。只见这个孩子稚气的说道:“东木西金,南火北水,美女拿的是篮子,只能盛得了木金,却装不下水火,所以只能买东西,而不能买南北。”朱熹听了,点头称是,他板起面孔训斥道:“如此道理,为何小小孩童都能悟出来,而你们却如一个空的篮子,没有思考,没有见解,没有文化真可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文化和没有文化是有差别的。有文化很重要。文化不是从天下掉下来的,要通过学习,通过积累,才能取得。

对“文化”和“文化自信”概念的理解

什么是“文化”?

文,即现象、纹路、轨迹,也可以理解为花纹和纹理,把文和字连起来变成文字的,首先是象形文字。就是按动、植物的样子创造出来的字。化,即改变、生成、造化,含有一种转换再生的意思。那么文化,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它是自然现象、客观规律、历史经验在人类一定范围内的改变、生成、造化和升华,先有文而后化之。有文化的过程就是学习、总结、消化、提升的过程,包括后面素质提升的过程。是从你的变成我的,从机械使用、简单复制到随机应变、游刃有余的过程。那么这个过程它可以部分体现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逐步确立、成熟和转化。把文化提升到这样的高度,我们就不难明白,平常我们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实际上也就是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此站起来了。我们说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际上就是说中华民族的文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也可以解释为我们经常说的“一个国家毁灭掉另一个国家,必然先诋毁其历史,破坏其文化”的原因,这种破坏是从根本上破坏。这也同样可以解释,像现在台湾的民进党,像现在香港的一小撮反动分子为了独立而鼓吹去中国化,要本土化的原因。他们要去中国化实现本土化,说到底去的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为什么他要去中国的传统文化呢?就是要砍掉你这棵树的根,堵住你这股水的源。因为只要中国文化的根还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他们独立的阴谋就不可能得逞。这个就是文化的魅力。

然而可悲的是,在香港,中华文化的根被砍掉了,中华文化的源被断掉了。谁砍的?谁断的?英国和他们在香港培植的卖国贼、代理人,即汉奸。我们应该知道,年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了,接二连三的战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主义国家。18世纪末,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强租香港99年。签订条约的李鸿章被骂得狗血淋头。但实际上李鸿章也有冤枉的地方。国力衰微,无力回天,他老人家能怎么样?香港被租出去以后,英国在那里苦心经营,一方面发展经济,主要的办法是把香港当成西方向中国出口商品的桥头堡,作为独一无二的货物和货币的流通中心,香港当然能发展得起来。另一方面,他们引进了他们的文化,英语成为香港官方的语言,即使是粤语,发挥的也只是辅助的作用。汉语和汉字在香港退化了,没落了。更可怕的是,从小学开始,所用的教材,都要通过英国审定,特别是历史,香港叫“通识”,内容完全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被美化,被歌颂。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在这样课本里,中国都是不文明的,不讲道理的,丑陋的,而英国人、美国人都是文明的,彬彬有礼的,有修养的。中国的制度都是专制的,不民主的,暴力的,而西方的制度都是人性的,民主的,和平的。反共仇华的种子从小就播撒在香港少年幼小的心灵里,只要碰上小小的火星,就能在一刹那间被点燃。

所以,我们说,香港回归以后,最大的失败是文化教育的失败。年,这片土地回归了,但中国文化并没有回归,和文化血肉相连的人心并没有回归。现在香港的年轻人不以中国为祖国,不承认普通话,不认识方块字,不过传统节日,黄皮白骨,这是不是我们的悲哀?

什么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对这个民族、国家、政党的生命力持有坚强的信心。就我们中华民族来说,文化自信可能包括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两大根基奠定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比如我们的传统文化,平时我们讲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什么呢?这包括四书五经,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还有礼义廉耻、孝悌忠信等等。过去我们考进士、举人,出的题目必须在四书里面,特别是论语,在论语里面拿出某一段话、某一句话来出题,在全国筛选公务人员。为什么,就是要考出有正统的中华文化根基的人上来做中国的执政者。那么革命文化还有社会主义文化呢?主要体现在哪里啊?体现在我们领袖的讲话、理论文章里面,如《毛泽东选集》《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习近平治国理政》,当然也包括移风易俗、破旧立新,这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对自己的肯定,对自身强大的生命力的肯定。你看习近平总书记到哪里,访问的时候,开会讲话的时候,都看得出他对中国文化,特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是充满骄傲的。这是文化自信在领导人身上的自然反映。

习近平是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基础上提出的第四个自信文化自信的。

前面三个自信已经提出来一年了,后面才补充文化自信。对于文化自信,他怎么评价呢?前面三个自信实际上产生于后面这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基础,是前提,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是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土壤里生长、发芽出来的。

为什么习近平这么说呢?因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是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站立不起来的。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可以为道路建设提供有益帮助。我们古代有一本书,专门提供给皇帝、宰相、各地方大员阅读,用于帮助他们治国理政的,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呢?叫做《资治通鉴》,里面有很多内容,写的是当你碰到困难的时候,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矛盾,你该采取什么方法来处理。

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更因为只有坚持不忘初心,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液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否则就不会有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不会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更不会有中国梦的实现。

这是跟大家交流的第一点,对文化和文化自信概念的理解。

我们要坚持什么样的文化自信

既然坚持文化自信这么重要,那我们要坚持哪些文化呢?

要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刚才说了,四书五经啊,还有比较通俗一点我们说的增广贤文啊,弟子规、三字经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正规的,通俗的,文学的,书法绘画的,甚至木工建筑也是中国优秀的文化,我们把建筑当做什么呢,当成凝固的音乐。你到欧洲去,你看不见那些雕梁画栋,钩心斗角的建筑,但是在中国你就可以见到亭台楼阁,看到斗拱这种艺术在里面,只有中国才有,只有中国特有,文化艺术已经融合到建筑里面。所以我们说要坚持的第一条就是坚持中国文化的传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而且奠定了今天中国人文化自信的骨气和底气。没有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基础,我们也没有胆量喊出文化自信这四个字。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民惟邦本、小康大同、自强不息、革故鼎新等重要思想和价值追求,已经深深融入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里,沉淀为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品格和文化气质。那种数典忘祖、蔑视传统、否定民族文化的做法,是十分有害的。我们这里讲的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决不是要回归传统、复古守旧,而是要像毛主席所说的,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态度去传承和弘扬,使其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涵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那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它的主体是明确的,主要是儒家和儒学,其次是道家和道学等等。儒学就是刚才我说的四书五经,三纲五常,这些都是儒家文化的一部分。当然,三纲五常中三纲已经成为文化的糟粕,在今天我们不能用。但是五常我们还是可以发扬光大。刚才我们说的三纲是什么呢?君为臣纲,夫为妻纲,父为子纲,这个是传统的文化的糟粕,我们不应该学习,但是部分吸收可以,现在我们强调的守规矩就是从里面出来的,不守规矩是不行的。五常是什么呢?仁义礼智信,我们经常说这个人不仁不义,说明仁义礼智信这五个字还是有可取之处。为什么我们说守规矩呢,为什么我们党章里还有四个服从呢?这都跟我们的传统文化有关。还有国之四维,什么叫四维呢,就是四根柱子,平时我们三足鼎立,这里我们讲国家的四根柱子,就是礼义廉耻,后面这个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要懂得什么叫羞耻,懂得什么叫羞耻以后,我们就不去做,所有的国民都懂得什么叫礼义廉耻之后,这个国家人民的素质就提高了。所以我们就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中流砥柱立不起来,国家就走向灭亡。儒学这多年,可以说是大起大落,五四之后是反儒学的,到我们建国以后,又经历了批林批孔一段时间,现在我们大多数人对它的看法是批判性肯定。道家道学呢?他们的主张是什么?顺应天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现在有很多人像陶渊明一样,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过那种悠然自得的生活,其实他就是道家思想。道家的思想也有可以学习借鉴的部分,当然有些是糟粕,要去掉。无为的思想,特别在我们这个公务员的队伍里是不可取的。如果大家都清静无为,无所作为,不敢为、不想为、不愿为,那我们的工作就很难做得下去,局面就很难打开。我们讲担当跟道家的思想是有矛盾的,但是它也有借鉴和学习的部分内容。毛主席说,《水浒》这部书,好就好在投降,使大家都知道投降派。我们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主要集中在儒家,中国历代的王朝推崇的基本上是儒家思想,这是历史,更是事实。我们习近平总书记年11月到访三孔,这是过去几十年来共产党的领袖从来没有过的行动。三孔在哪里呢?山东,三孔就是孔庙、孔府、孔林。孔府就是孔子的家,孔庙就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是埋葬孔子的地方,全部在那里。总书记年11月份亲自到三孔。从此肯定儒家学说的思想,肯定儒家学说的声音在我们国家占了上风。总书记在曲阜和三孔考察的时候指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条件。他对孔子儒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间的密切关系作了深入阐发。他强调,“孔子及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习近平到访曲阜,是文化领域一次重大的思想解放,甚至是一次重大的“拨乱反正”,传统文化在意识形态中的应有地位从此开始恢复。

年9月24日,习近平出席纪念孔子诞辰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式并发表讲话,对孔子儒学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予以更明确的肯定。习近平指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这既是一场更高阶段的文化中国化、本土化运动正式展开的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占主流地位的“反传统”倾向终结的标志。

原来我们是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讲中国文化,现在习近平把我们中国文化的根基打在年前孔子那个年代。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因而告别了那种群龙无首、自由无序、泥沙俱下乃至泡沫横飞的状态,走上秩序化轨道。现在每提中国文化,每提中国的发展,我们起步的时候都要从年前,我们是从年前的中华文化的沃土上面破茧而出、萌芽发展。党中央和习总书记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儒学,如此重视绝非偶然,这鲜明地体现了执政党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时也指引了做到文化自信的道路,即要从承认,坚持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始。

要坚持革命文化

为什么要坚持革命文化呢?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同时我们是共产党人。就这个教室里面,我们是共产党的公务员。我们不能忘了祖宗啊。在党和人民伟大革命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是中华文化在近代历史中的延续和再造。革命文化所彰显和传承的革命精神,过去在我们不同的阶段,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断断续续耳熟能详,如红船精神(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党代会)、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这些都是我们的革命精神,这些集中体现在毛泽东同志很多著名文章里面,像井冈山阶段,两篇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抗日战争时期的《论持久战》等等,这些文章啊,再忙都要读一读,我可以告诉你们,《毛泽东选集》我读了五遍。平常我们的领导同志们能在会上运用自如,为什么呢,读过的书比我们读的多,领导也是很笨啊,但是书本经验教会了他们。这些精神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如果你们不觉醒,不学习,不传承,那很快就丢失。虽然革命的时代已远去,但传承红色基因、深刻认知我们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对我们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永保政治本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有人以所谓“反思历史”“重新评价”为名,搞了很多的电视剧,搞了很多的笑话,恣意戏说历史、篡改红色经典、丑化领袖英雄,大搞历史虚无主义,这是对历史的歪曲,也是对文化的亵渎。就像央视的毕福剑毕老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还来丑化我们的领袖,开除是必然的,处理也是必然的,你再有才华再有本事,中国不缺你一个人,你对领袖的否定的态度,就应该把你封杀掉,就应该把你拿下。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马克思主义理论基因相互融合的产物,是社会主义本质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结晶。在今天,树立和坚持文化自信,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代表着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人类文化发展的进步潮流。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抱有自信,实际上是明确了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发展前景,即“向哪里去”的问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们的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习近平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文化方面的理论指导,这些都构成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一部分,核心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要发扬光大。

要坚持本土优秀文化

都安本土优秀文化重要体现为都安精神,都安精神内涵丰富,概括起来有几个方面:

战天斗地,无所畏惧的精神。最为典型的是都安人民上个世纪70年代创造的“战石海”壮举。当年,在都安县城北面3公里处,有片方圆多亩的荒埌地,高岭、安阳这一代的群众称为“石海”。年9月,全县抽调多名民兵组成战石海专业队,炸石填土,拉开战石海的序幕。当时,这里遍地是裸露坚硬的岩石,每造一亩地要打六、七百个炮眼,花去一百一十多公斤炸药,搬动五、六百方石头,铺上上万多担泥土,用上千个工日。我们的群众当时二十来岁的青年,现在已经是年过花甲,甚至年过古稀了,个别都埋在土里面了。是他们用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先把缝里的土抠出来,再炸开石头,然后用碎石把坑坑洼洼填平,再铺上二尺多厚的泥土,造出一块块良地来。在这场历时两年多的会战中,共炸石万方,填土97万方,造地亩。同志们,还有谁比我们的前辈更有能力呢?付出的更多呢?在都安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今天我们脱贫攻坚碰到一点困难,多走几个山弄,少休息几个星期天,有些同志埋怨了,有些同志不理解了。不说跟英雄好汉比,我们就比一比上世纪70年代我们的祖祖辈辈战石海这一块我们干的过他们吗?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视察都安时,深有感触地说:“我们大寨人对付的是泥土,可都安人对付的是硬梆梆的石头啊!”。凭着这股精神,都安摘取了全国个学大寨先进县之一的殊荣。有一句话到现在我还记得清清楚楚,虽然那时候我刚刚八九岁,我是年出生。那时候流行一句什么话呢?北方学大寨,南方学都安,都安是全国的昔阳县之一,也就是战石海我们诞生了到现在仍然激励我们的都安精神:壮志压倒万重山,雄心征服千层岭。人民日报以雄心征服千层岭为题,用一整版刊登了都安战天斗地的光辉事迹。

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的精神。在改革开放的今天,都安人又在续写辉煌,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都安最为有名的就是教育名县品牌。几十年来,都安教育战线上广大工作者,凭着简陋的办学条件,克服困难,扎根岗位,教书育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大学毕业生。当时很少啊,一年就是几十个本科,我们那一年四十来个,能考上本科,整个村都沸腾起来了,不得了啊。从那时起,都安一年接着一年,一年干得比一年好,培养出来的人才层出不穷。现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都有都安人。走进南宁每一个厅级单位大门,你一讲壮话,马上就有人过来跟你打招呼。我们县虽然穷,但是我们教育不穷。我们还是文学强县,现在一提到文学创作,广西文学看河池,河池文学看都安,重要的作家,有潜力的作家都是我们的。近年来,都安教育的奇迹体现在都安高中老校长莫振高身上,体现在莫振高几十年如一日忘我地献身于都安教育事业上。他也是我高中三年的语文老师,每天早上五点钟起来放高音喇叭。我上高中的时候他是团委书记,到过世的那年,仍然坚持,从26岁到58岁,像一头牛,为农家子弟耕田犁地,像一块石头,为都安贫困学子铺路搭桥,像一把伞,为都安贫困弱小的学生遮风挡雨。他不到60岁就离我们而去,但是精神永在、风范长存!作为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他留给我们的精神和文化财富太多太多。当然,莫振高在都安绝不只是一个人,而是一类代表,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精神象征,使都安的教育在前进的过程中越来越踏实,越来越自信,成为我们都安文化自信的一个符号。

脚踏实地,克难攻坚的精神。自上世纪80年代开展扶贫攻坚以来,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巨的扶贫任务,都安人民不灰心丧气,不等待观望,脚踏实地,克难攻坚,先后打赢了八七扶贫攻坚战、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人畜饮水大会战等大仗硬仗。涌现出新时期“愚公移山”的故事和东庙乡“大山愚公”蒙海高的故事。“愚公移山”的故事:年保安乡造业村,一支由年轻人组成的突击队,在村团支书唐毓帅的带领下,凭着一些简陋的工具,和一身渴望脱贫致富的无穷动力开凿穿山隧道。为了筹集资金,唐毓帅将他和哥哥外出打工挣得的钱及多次出卖自家饲养的26头肉猪所得的1.3万元全部用于施工。乡亲们也自觉投入到施工中。经过3年多的努力,他们在险峻的石山中打通一条约米长的隧道,连通山里山外,圆了造业村群众多年来的出行梦。“大山愚公”蒙海高的故事:他是一个人的工程队,靠两把铁锤、两把钢钎、一个泥箕、一台电钻,既当设计师、又当施工员,顶住家人和村民的冷嘲热讽,凭着坚韧执着硬是独自开通了近2公里的山路。

这样的故事都安太多太多,从年我到都安,已经走完了个村。走了20多个隧道,那就相当于有20多个像唐毓帅这样的人,带领群众打通隧道通向外面。打通一条隧道,实际上就打通了脱贫致富的一条道路,从这条隧道里面走出去的是我们青年人,吹回来的是现代文明的风气,它将改变我们山区的物质和精神面貌。最感动人的还是现在脱贫攻坚大会战,多少都安典型、都安模式、都安英雄、都安速度不断涌现。前几天拉烈就有一个村干部到村里开会,倒在会议室里。当然我们不是说都要在死后或者病了以后才变成英雄,才盖棺定论。活着的典型、榜样、英雄更能鼓舞人、激励人。从这两年来,我们进屯入户,我们填表,我们帮助群众建立脱贫产业,我们搞贷牛还牛、贷羊还羊,我们种植核桃、油茶、毛葡萄这些具体的工作上面,每个乡都涌现出先进的人物,特别是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集体的观念,集体的精神。

敢为人先,敢闯敢干的精神。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带回一顶地苏的竹编产品——“通帽”,在美国掀起地苏“通帽”热,美国客商一次就从地苏订购了10万顶通帽。上世纪80年代初,国门刚刚打开,地苏的一批青年人,利用山上丰富的竹藤草芒资源和本地传统的编织技艺,从家庭手工作坊做起,拉开编织产业发展的序幕,经历市场多年的洗礼,目前全县共有12万人从事编织业,编织产业已经成为都安一个举足轻重的产业。

我们如何坚持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关键在于行动自觉。我们只有把自信的精神力量转变为自觉的具体行动,文化自信才更有底气。那如何才能坚持文化自信呢?

第一要有文化

毛主席说,一个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可能战胜敌人的。文化就像战士手中的武器,是军队冲锋陷阵、克敌制胜的法宝,是我们做好各种工作,理顺复杂矛盾,突破不同难题的信心和底气所在。没有文化,就没有自信。我在这里,和各位分享一副对联,是苏轼写的,十个字: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牛B呀。为什么牛B,因为他是大文人,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他有文化方面的自信。当然,谦虚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有人批判苏轼以后,他就每句补充了两个字: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也挺好。作为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我们要在学习文化方面做到两个加强:一是加强学习传统文化。读些古典,读些名篇,领略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二是加强学习社会主义文化。读读《毛泽东选集》,读读《邓小平文选》,读读《习近平论治国理政》,开篇有益,余味无穷。特别是《毛选》,现在不仅用于战争和建设,中外许多企业都把它当成经济攻略的的孙子兵法,拿它来发挥余热赚大钱。我们当中谁知道《毛选》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第二要有导向

讲导向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它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从历史发展来看,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人类先进文化的结晶,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并为其提供了根本的理论保证。因此要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首先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保持高度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保持高度自信,着力增强“四个意识”,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当前,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程中,社会思想文化越是多元越要确立主导,越是多样越要凝聚共识,越是多变越要高扬主旋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否则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旺盛的生命力。

第三要有立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本质上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文化。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对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激发文化创造活力,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

第四要有担当

在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都安人与天斗、与地斗,探索形成了“雄心征服千层岭,壮志压倒万重山”的都安精神,为我们战胜艰难险阻、创造辉煌奇迹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目前我们正在如火如荼开展脱贫攻坚大决战,虽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但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要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人是第一要素,领导干部是关键中的关键,目前全县大部分党员干部都敢于担起脱贫攻坚工作重任,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干部对脱贫攻坚工作不用心、不用情、不用力,对脱贫工作敬而远之,怕担当、怕担责,没有将脱贫工作作为第一民生工作来推进、来落实,导致扶贫惠民政策推进不力,影响工作的实效。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我们只有守住“文化自信”,才能凝心聚气,才能汇聚起实现决战贫困同步小康的强大力量。

编辑:审国颂陈昌恒

“我的青春我的芳华”

主题征文活动开始啦!

本次征文活动,旨在给每个有故事的你一个平台,用心情做笔,以岁月为纸,用文字书写青春,讲述经历,记录梦想,传递青春正能量。

韦德乔审国颂覃振江黄玉兰

张天德陈昌恒潘丹妮黄伟宁

河池文艺圈红水河文艺在线

年5月1日至6月15日

题目自拟,要求贴近主题“我的青春我的芳华”,内容励志,真情实感,积极向上,文体以散文、散文诗、现代诗为主。散文字数不超过0字/篇,散文诗不超过0字/章,现代诗不超过30行/首。作品附作者照片、联系方式、百字以内作者简介。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xw/610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