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广西文化,讲好广西故事年民博

白灵酊 http://pf.39.net/bdfyy/bdfzd/180307/6086060.html

为进一步夯实我馆讲解服务质量,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研学课程教育品质,12月9日-11日,我馆开展“年第四期专职讲解员户外实地培训——河池站”的学习。

我与铜鼓有个“约会”

铜鼓是广西最具有特色的文化名片之一。不断加大对铜鼓文化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了解,有利于讲解员更好传播铜鼓文化。

经过四个小时的山路颠簸,学员们首先来到了金城江韦启初、韦启参的大器铜鼓加工厂。韦氏兄弟长期从事铜鼓铸造工艺的研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铜鼓铸造技艺”的传承人。在韦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下,学员们不仅近距离观看了从模具制作、熔炼铜水、翻砂拓型、拓印图纹到浇铸脱模等一系列完整的铜鼓铸造流程,还亲身体验了充砂、印花等工序。边听边看边做笔记之余,学员们抓紧与老师面对面交流的难得机会,积极提问,如:现代铜鼓铸造工艺相比传统工艺有哪些创新?比之传统铸造工艺有何优缺点等等。韦老师热情分享了自己多年铸鼓的经验,并就大家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学员们对铜鼓铸造的难度和高超工艺都有了更全面、直观、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学员们认真聆听韦启初老师现场授课◆

◆学员们对铜鼓鼓身纹饰进行研究◆

◆学员体验印花工序◆

◆浇筑铜液◆◆脱模◆◆新鼓铸成◆毛南山乡美勤学脚步深

坐落于青山绿水间的毛南族博物馆,是本次学习的第二站。在这座毛南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地,学员们领略了毛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肥套”、分龙节、花竹帽编织技艺的精彩,认识了毛南山乡传统民族建筑、碑刻、石雕工艺、生产生活用具的大气质朴,还感受到了毛南族饮食文化、纺织染工艺、民间礼俗等的细腻温情。通过讲解员的生动介绍,学员们从知识层面上拓展了对毛南族历史文化的了解,情感上也与这个广西古老的世居民族更贴近了。

◆专注聆听关于傩面具的内涵解读◆

◆学员们热烈讨论◆

◆我馆讲解员进行示范讲解◆

探寻仫佬族文化

罗城仫佬族博物馆是仫佬族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所在地,也是本次学习的第三站。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学员们从仫佬族繁衍生存、社会发展物证、文化遗珍等馆内陈列,进一步了解了这个古老农耕民族的生产生活和人文历史。仫佬族“勤于耕读,奋发向上”的民族形象在学员们的心中越发立体丰满。

随后,仫佬族博物馆同我馆学员们进行了座谈交流,特别就讲解和社教等工作方面做深入探讨,双方都表示希望今后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博物馆宣传教育、讲解工作的综合水平。

◆学员们认真观察仫佬族的生活场景◆

◆学员们详细向讲解员询问仫佬族的传统生活习俗◆

◆与仫佬族博物馆进行座谈交流◆

观历史楷模习清廉正气

罗城是清朝“一代廉吏”于成龙的初仕之地。最后一天,学员们通过参观罗城于成龙廉政文化展示馆,从“执法如山清廉如水”“得力罗城”“廉政中国”“警钟长鸣”等展厅陈列,充分感受廉洁奉公的正能量,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廉政教育洗礼。大家表示将以于成龙为榜样,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廉洁自律的意识;发扬于成龙执政为民的精神,切切实实从本职讲解工作出发,做好人民的讲解员。

◆学员们“走近”于成龙◆

◆倾听于成龙在广西的政绩◆

随着年尾的脚步悄然到来,年民博讲解员实地培训即将落下帷幕。四站的实地培训不仅深化了讲解员们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和感悟,也让讲解员们深感持续性学习的重要性。不日新者必日退,广西民族博物馆讲解员队伍将继续奔跑在学习的道路上,为塑造一流讲解队伍不断努力。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xw/732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