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港哇朵rdquo秀瑶山
“对那些早早走出都安去外地工作生活的人而言,会开花的河、湿地公园、三岛湾这些近年才开发的景点,并不是他们共同的乡愁。”熊之初工坊法人熊立志说。
那么什么才是都安人共同的乡愁?
熊立志注意到,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自由表达的网络世界里,都安话早已火力全开,“在家族群,老乡群还有同学群,不管大家在什么地方,在交流的时候习惯用壮话谐音来进行一些表达,比如吃饭时间大家在群里会问一句‘哏瓜嘛’,谁喝高了,就开个玩笑‘喽肥瓜’(都安壮话:喝醉了),‘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语言上的认同和共鸣,才是大家共同的乡愁”。
基于这样的思考和观点,熊立志在牛年春节到来之前,以都安壮话为创意发起点,选取一些日常使用、大家都能听懂的都安壮话,做了一个文创设计,在“都安有礼”四个字里,融入了都安人日常使用的壮语,同时做了一个普通话的对照注释。产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身处中国大江南北的都安人的追捧。
“刚推出的时候,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就有都安老乡开始订购,也有山东、四川等地,可以说,只要有都安人的地方,就有‘港哇朵’的订单,现在临近春节,几乎每天都爆单了,要提前两天预定才有货。”熊立志兴奋地说。
熊立志说:“跟别的年货商家不一样,我们熊之初90%的货卖向外地,第一是抚慰了因为疫情不能回家的都安人的乡愁。第二是实现了破圈,走出本地人市场,都安年货的全国范围推广,不再只是卖给都安人。”
作为都安文创第一人,从山水元素,到血脉里的语言共鸣,熊立志的都安本土原创之路越走越宽,并在年12月重新注册了“广西都安熊之初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在征得家族长辈的同意后,推倒在都安老街的老宅,建起一座文创基地。
“基地涵盖了生产厂房、产品展厅、文创俱乐部,现在主体已经完成了,过完年就要紧锣密鼓进行装修,争取把这份事业做得更大,加强对本土特产和文化的推广,并为都安培养一些文创领域的人才”,熊立志满怀信心地说。
作者丨河池日报社融媒体首席记者高东风通讯员李雪松
编辑丨冯敏桂
校对
覃筱宁
值班主任
谭丽娴
值班编委丨王月华
河池日报社全媒体中心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echizx.com/hcszz/8026.html